朝阳篇

大明隐蒙汜,韬韫万世光。

三浴一出海,盈盈上扶桑。

发机遂动息,幽眇复张皇。

融结川岳丽,昭回云汉章。

所以旸谷宾,若稽在陶唐。

希天建至极,放勋被遐荒。

悠悠则万圣,荡荡名无疆。

孰云时害丧,违之靡不忘。

三纲既沦斁,九法遂乖张。

斯须浸颇僻,终古失馨香。

馀孽留简帛,乌得垂衣裳。

参两讵无端,秉彝实有常。

暹也父命名,钦哉究元良。

求之得馀师,字之以朝阳。

凤凰不世有,维时鸣高冈。

览辉用比德,景瑞期远翔。

文献乃足徵,嘉言斯孔彰。

冠礼久已废,请训独可尚。

俨如三加祝,宾主迭在堂。

虞生鄙何述,斐然不知量。

观象咏元化,稽经陈否臧。

希天复希圣,质说几荒茫。

易称健不息,君子当自强。

惜阴既云哲,失道还受伤。

夙夜审出处,悠久慎行藏。

群物岂违忤,欣欣乐其昌。

颠沛造次间,操德其何爽。

勖哉保厥始,寿考有馀庆。

作诗以咏叹,永矢慎勿忘。

平旦再仰察,庶几予匪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朝阳篇》是一首寓言诗,以朝阳升起的景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开篇描述了大明隐晦之后,终于显现光芒,犹如凤凰浴火重生,寓意着革新与新生。诗中提到的“三纲”、“九法”可能暗指社会伦理和法制,表达了对传统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回归正道的期待。

诗人强调了遵循天地自然法则的重要性,以“参两”、“秉彝”比喻事物的对立统一,倡导遵循常理。他以“暹也父命名”为典故,赋予朝阳新的意义,象征着美德和智慧。同时,诗中提到冠礼的废弃,呼吁恢复礼仪教育,以培养君子品格。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告诫读者要审慎行事,遵循自然规律,避免悖逆,保持谦逊和谨慎。他期望人们能在困难中坚守美德,最终获得福祉。结尾处,诗人通过清晨的观察,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誓言不会忘记这些教诲。

整体来看,《朝阳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借朝阳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道德重建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6)

虞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字:克用
  • 籍贯: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

相关古诗词

良苦吟为马元寻母得见作

水流岂无源,草生固有根。

东风洄惊澜,吹此野烧痕。

乱离失母痛,割肠难断恩。

念如两慈乌,饥号各孤鶱。

烟迷太湖渚,霜陨吴会门。

七年一朝见,九起万死魂。

兰沼草复茁,尺蠖信乾坤。

上承高盖旋,景入无永昏。

下凭大载安,辙穷有回辕。

衣破泪始灭,哭绝声始吞。

始命苟有逆,终雨不洗冤。

春晖转忘忧,式复念倚门。

翻思在离别,岂料俱生存。

馀欢菽粟具,辛劳勿出言。

我歌良苦吟,顽薄当弥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咸林行为杨玺改葬乃祖作

馀杭山前百战场,蒺藜满道多虎狼。

黄尘茫茫白日惨,子独往也良慨伤。

深衷愤不畏狼虎,极目苍天泪如雨。

苍苍益高愁奈何,肠断咸林一抔土。

黄肠下深九仞泉,我翁瘗此今百年。

朱幡玉节久寂寞,黄鹂碧草空留连。

回首东吴三百里,无限好山并好水。

誓收寒骨閟幽函,与翁来归此山里。

佳城再卜再刲树,麦饭椒浆好时祀。

慈乌还来共栖止,慰我生存保终始。

嗟哉杨公好孙子,人生蜉蝣在天地。

间关谁复顾生死,骨肉恩深固如此。

嗟哉杨公好孙子。

形式: 古风

自画关山行旅图因制画山曲

三年不作画,一画旅愁生。

家山万里隔,蜀道正难行。

蜀高山且远,瞿唐水复险。

别来记得春水深,此日欲去风尘满。

风尘满如何,成都西南愁翠蛾。

蛾眉愁损人未归,杜鹃啼血朝朝飞。

杜鹃飞,向何处,江南三月春,十日九风雨。

每同谢眺看青山,安得草堂留杜甫。

君不见杜甫悲歌一世豪,南奔北走何其劳。

南奔北走何其劳,许身稷契愚且高。

形式: 古风

桃花画眉曲

春禽踏南枝,新柳拂蛾眉。

东风一何浅,花间声宛转。

君不见秋乌一夜啼金井,裁衣寄远剪刀冷。

便是苏山窈窕娘,愁对离鸾亦断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