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一)

九天膏泽沛群方,尽扫螟蝗蝥?殃。

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

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

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上天的恩惠普照大地,驱散了害虫,结束了灾祸。
立刻就从忧虑中解脱出来,期盼着何时能富裕起来,改变荒凉景象。
清扫过的田地必定留下多余的粮食,农田里也知道有剩余的谷物。
回头看看那些贫穷的读书人,他们连存粮都舍不得,只把少量的米藏在瓶子里。

注释

膏泽:比喻恩惠或恩泽如膏油般滋润。
螟蝗:害虫,这里指危害农作物的昆虫。
爽垲:形容土地干燥、清爽,没有湿气。
繁富:形容丰饶富裕。
荜门:简陋的房屋,形容贫寒人家。
穷措大:对贫穷读书人的蔑称。
瓶罂: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
脱粟:糙米,未去壳的谷物。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消除了农田中的害虫,使得农作物得以茁壮成长。开篇“九天膏泽沛群方”写出了雨水如恩赐般普降于各处,紧接着“尽扫螟蝗蝥?殃”则表现了这场雨对害虫的清除作用,显示出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美。随后“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则是说这及时的雨水使得干旱变得湿润,转眼间就能从贫瘠变为丰饶。

中间部分“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表达了农田中的收成富足,即便是在不太理想的土地上也知道会有余粮。最后两句“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则是说尽管家门看似贫穷,但囤积起来的粮食却很多,反映出作者对丰收后的喜悦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农业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依赖和感激,以及在收成丰富后所产生的心理状态。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好诗。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二)

神虬捲水向空喷,沟浍充盈到盎盆。

天上只消些少力,人閒知受几多恩。

江沱乐意鱼夫妇,淇澳生涯龙子孙。

无限槁枯皆被泽,阿香一击尚惊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雨脚如奔冒远岑,须臾六合变层阴。

坐回物物昭苏意,想见村村喜笑音。

翁诧稻粱营米栈,妇思裘褐拂衣砧。

定知一熟酬诸愿,击壤歌中此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

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

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

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古说云香雨亦香,天工岂是色苍苍。

寸瓢假手何烦靖,斗酒开眉不换凉。

?■已欣登杵臼,绤絺渐可纳巾箱。

拟赓周雅鱼丽什,堆案文书未暇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