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

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

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

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炎热烦恼难以抵挡,太阳忽然沉入半空。
在屯田中仿佛见到云雷之兆,深感天地间的奥秘。
我打算在新秋之际开始行动,何必等到晚年才辞官归隐。
尽管江山美丽,却非我久居之地,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故乡栗里。

注释

热恼:炎热烦恼。
蒸:蒸腾。
不禁:难以抵挡。
火轮:太阳。
沈:沉落。
屯中:田野之中。
信有:确实有。
云雷象:云雷的征兆。
天地心:天地的规律。
新秋:初秋。
先上印:开始行动。
投簪:辞官归隐。
江山:江山美景。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栗里:指诗人故乡。
蝶梦:梦境中的故乡。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雷雨来临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开篇"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通过对酷热天气和突然下沉的太阳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夏日炎热到极点时突如其来的雷雨来临。紧接着"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则是说在大自然的变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天地之心。

诗人随后表达了对新秋佳节的期待和个人的抱负:"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这里通过对新秋到来的迫切期待,以及不愿等到老年才开始事业的决心,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诗人感慨于江山之美,并非自己故土,而是通过偶尔的游历(栗里)来追寻那些如梦幻般的美好时光。这不仅表达了对异乡风景的赞赏,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于归属与流浪之间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又不失诗意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古说云香雨亦香,天工岂是色苍苍。

寸瓢假手何烦靖,斗酒开眉不换凉。

?■已欣登杵臼,绤絺渐可纳巾箱。

拟赓周雅鱼丽什,堆案文书未暇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赋喜雪二首(其二)

夜深如水泼衣衾,晓看皑皑冒碧岑。

以洁藏污窥物理,由仁行义见天心。

但教南亩多呈瑞,何必东夷屡献琛。

麦熟吾时归印绶,不能者止念周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再赋喜雪二首(其一)

黑风剪水作瑰琦,散落人閒贱似泥。

万象直教还朴素,千岐何幸尽平夷。

征人奔路昏投店,戍士乘城夜守陴。

不识艰难惟党二,销金帐底饮羔儿。

形式: 古风

同前

寂喧相去几由旬,禽戏何妨小屈伸。

退步自应行步稳,识心安用捧心颦。

又看桃板迎新岁,定是蒲轮访旧人。

粒粒金丹分二百,祝公丈六现金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