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致位丞疑地,夔龙伯仲间。

星当朝北斗,日已薄西山。

取谤因雠恶,贪权失丐閒。

此行虽铁甲,未足比惭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姚燧所作的《感事》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

首联“致位丞疑地,夔龙伯仲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处于高位的丞相,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同夔龙一般,地位显赫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这里“夔龙”象征着高官,而“伯仲间”则暗示了其在群臣中的地位之高,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与压力并存。

颔联“星当朝北斗,日已薄西山”,以自然景象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北斗星象征着永恒不变,而夕阳西下则暗示着时光的匆匆流逝,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取谤因雠恶,贪权失丐閒”,揭示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面临的困境。这里的“取谤”指的是招致非议,“雠恶”则是指仇视与憎恨,“贪权”则表明了对权力的追求,“失丐閒”则是失去了闲适的生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牺牲与代价的反思,以及对权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洞察。

尾联“此行虽铁甲,未足比惭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铁甲”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坚韧与顽强,但即便如此,内心的愧疚与羞耻感依然难以避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的反省与自我批评,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权力、责任、道德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73)

姚燧(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字:端甫
  • 号:牧庵
  • 籍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1238年~1313年

相关古诗词

留别和杜紫微韵

身世支离似败衣,有戈难却鲁阳晖。

不知此日公车召,又复何时野服归。

花信正愁风骀荡,麦苗还喜雨霏微。

分携江上休回首,恐见樯乌作背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癸巳九日

去岁君山孤棹游,如今尽室石城州。

明年白发桑榆日,何地青山萸菊秋。

客气已为强弩末,宦情空绕大刀头。

果成问舍求田策,未让元龙百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时中

多君闻道粗知归,云雾何人识少微。

尔后骅骝终独步,目前鸷鸟不群飞。

淮南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安得銮坡同给札,不妨苜蓿对朝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王良辅

只闻官罢尚荆州,不谓相逢郢水秋。

如我避贤三退舍,与君为客一登楼。

人才妄自金鸣冶,世事从渠剑刻舟。

明日分携武昌去,应烦南梦到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