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苦雨

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

海瘴连云起,江潮入市流。

钓竿如在手,便可上渔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闽中苦雨》描绘了一个病弱的旅人身处闽中的情景。诗人以“病客如僧懒”开篇,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因病体衰弱而显得慵懒无力的状态,仿佛一个僧侣般静默寡言。他身披毛皮衣物“拥毳裘”,以抵御闽中潮湿多雨的气候带来的寒冷。

接下来的两句“三山一夜雨,四月满城秋”,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连绵不断的雨势,仿佛将春天的四月变成了秋天的凉意,渲染了环境的凄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海上的瘴气“连云起”,江潮涌动得如同流入城市一般,进一步加重了环境的压抑感。

最后两句“钓竿如在手,便可上渔舟”,诗人借钓鱼这一闲适的意象,表达了对摆脱苦雨困境、回归自然的渴望。即使身处逆境,他仍怀揣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借助一叶扁舟,暂时逃离现实的苦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闽中秋雨的苦涩,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其三)

仙人不可见,借鹤过仙家。

夜卧千峰月,朝餐五色霞。

祠空风扫叶,人去鹿衔花。归隐知何日?

分炉学鍊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赠刘云江宗师

羽人推转阿香车,童子穿松拾翠华。

天上赐衣沾雨露,山中诗锦织云霞。

瑶台紫气秋横剑,石室丹光夜走砂。

拟借茅君三白鹤,乘风骑到玉皇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白云答

使君抑何忙,宁不思故山。

茫茫天壤间,鸟倦犹知还。

石田紫芝老,茶灶碧藓斑。

胡不赋归来,分子屋半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过嘉兴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