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枯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几。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枯藤、村酒和野外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赠送酒杯的感激之情以及希望能共度时光的情怀。
诗中的“枯藤生幽谷”设置了一种深山幽谷的氛围,而“蹙缩似无材”则突出了枯藤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被赋予了新的用途。接着,“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展示了朋友对枯藤加以雕琢,使其成为一个实用的容器,这种转变显示出友情的价值和诗人的感动。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中的“好异”可能指的是诗人对自然物品的独特喜爱,而朋友则通过赠送这样的酒杯来满足这种兴趣。下文“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激,并希望能多次举杯共饮。
接下来的“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则描绘了酒杯的形状和村酒的清澈。诗人通过“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展示了一种无忧无虑、与自然合一的情景。
最后,“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几”中的“青莎”和“白石”都是对大自然中简单材料的利用,而“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刻能与朋友一起饮用清泉之水,并永远怀念这份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物品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深情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不详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
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
宁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我客至止,我逆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樽。
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
客谓主人,唯子我然。
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