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不向南牧马,席萁遍满天山下。

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

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

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

形式:

翻译

如果匈奴不再向南侵扰,天山脚下将遍布席萁草。
郭子仪难以轻易战胜,休想以外戚身份欺人。
我是锦江边吟诗的门生,时常寄去写有诗句的五花笺。
落第的失意如火烧眼眸,归家路上雨破增添愁。
有朝一日金凤降落在宫廷前,应是仙皇下旨召见沈曦。
宣城四周水色广阔无垠,草丛覆盖着江边之城,翠竹紧依着城墙。

注释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这里泛指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首领。
南牧马:指北方民族南下侵略。
席萁:一种草本植物,这里形容草木茂盛。
却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曾多次平定叛乱。
外家:指皇后或皇妃的娘家人,这里可能指倚仗皇亲国戚的身份。
锦江:四川成都的锦江,代指文人聚集之地。
五花笺:古代的一种精美信纸,常用于书写诗文。
花烧:比喻因落榜而极度伤心,如同眼睛被火灼烧。
到家程:归家的路程。
金凤:金色凤凰,常象征吉祥或帝王的瑞兆。
虚皇:道教中最高神之一,这里可能指代皇帝或上天。
沈曦: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期待得到赏识的对象。
宣城: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水茫茫:形容水面广阔,一望无际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开篇“单于不向南牧马”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易和坚守。

接着“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两句,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对待遇事物的清醒认识。这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一句,通过提及锦江和五花笺,传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交流,以及文学创作的心灵寄托。这里的“五花笺”可能象征着多彩的文艺生活。

下两句“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则是对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一种写实,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花烧”可能指的是春天花朵被火烧毁,或许是比喻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

最后四句“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古代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登石伞峰

作镇得良牧,抚戎惭匪仁。

每观龚黄化,煦物如阳春。

政简似多暇,游从邀众宾。

鸣驺镜水畔,舍棹耶溪津。

偶兹逢胜境,顿觉离嚣尘。

丞相筑室在,季方结庐新。

登临经绝顶,瞩眺怡心神。

金章照玉伞,龙节陵松鳞。

笙歌入中流,声角闻城闉。

更吟琼瑶篇,愿言书诸绅。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别故人赋得淩云独鹤

单嘶淩碧雾,风飏入青云。

九皋空顾侣,千里会离群。

望海飞恒急,摩天影讵分?

欲知凄断意,琴里自当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咏霜朝城上乌

霜旦早晖通,城乌渐飏空。

声喧高疑外,曲韵楚琴中。

楼寒映晓日,竿迥噪朝风。

虽狎金墉上,犹畏虎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上马当山神

青骢一匹昆崙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