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古风

瑶池始波县圃风,邓林飞叶云搅空。

人间栎社几黄落,晓窗洗黛悲青铜。

常嗟彭祖悔杖晚,不见王母桃花红。

安知帝怒削龙伯,舆峤已没归墟中。

楚人方复感时节,申旦不寐同秋虫。

虚堂气入枕簟肃,熟寐不复闻嗈嗈。

大言身塞不得仰,了语无异鸿毛烘。

天如旋磨人蚁却,更千万日劳何功。

汉南种柳人笑尔,江潭悽怆彫形容。

小楼遐观午夜阒,凉月不尽山无穷。

一身逆旅过万物,千古昨梦如惊蓬。

胡床收虑暂一息,杲杲已上扶桑东。

形式: 古风

翻译

瑶池开始波动,县圃的风轻轻吹过邓林的叶子,像云一样翻腾。
人间的栎树林已经黄叶飘零,清晨的窗户映照出黛色,让人想起青铜般的历史悲伤。
常常感叹彭祖后悔晚年才拄杖,未能见到王母的桃花依旧红艳。
怎知天帝因愤怒而削平龙伯之地,连高山峻岭都沉入了深渊之中。
楚地的人们又开始感慨时节变换,夜晚难以入睡,如同秋天的虫鸣。
空荡的厅堂,清冷的气息透过枕席,熟睡中听不到嘈杂声。
豪言壮语无法直抵天际,言语轻如鸿毛,微不足道。
天似旋转的磨盘,人们在其中挣扎,不知千万日的努力有何成效。
汉水南岸种柳的人会嘲笑你的想法,江边的景色凄凉,令人形容憔悴。
在小楼上远望,午夜静寂,只有凉月照亮无尽的山峦。
我这孤身一人,如同过客穿越万物,千年往事如惊鸿一瞥。
短暂的休息,胡床收起思绪,太阳已高挂东方。

注释

瑶池:神话中的仙池。
邓林:神话中的桃林。
栎社:古代祭祀栎树的地方。
青铜:古代铜器,象征历史。
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
王母:神话中的西王母。
龙伯:古代神话中的巨人。
归墟:神话中的海底世界。
申旦:清晨。
秋虫:秋天的昆虫。
虚堂:空荡的厅堂。
嗈嗈:形容鸟鸣声。
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微小。
烘:烘托。
天如旋磨:比喻天道无情。
劳何功: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果。
汉南:汉水之南。
遐观:远眺。
阒:寂静。
惊蓬:被风吹散的蓬草。
杲杲:明亮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秋夜古风》,通过对瑶池、邓林等神话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深秋时节的凄清与人事沧桑。首句“瑶池始波县圃风”以瑶池的微波象征秋意渐起,邓林的落叶则渲染出空寂的气氛。诗人感叹时光易逝,黄叶飘零,借彭祖和王母的故事表达对青春不再的感慨。

“安知帝怒削龙伯”暗指世事无常,龙伯国的消失寓言着壮志难酬,而楚人对时节的感触和申旦不寐的秋虫声,更显孤独与哀愁。诗人身处虚堂,凉月照进,心境愈发清冷,大言不被理解,如同鸿毛般微不足道。

“天如旋磨人蚁却”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尽劳碌,汉南种柳的人对此或有嘲笑,但诗人自己在江潭中却感到凄凉。午夜静观,山影无尽,诗人感觉自己如同逆旅中的过客,过去的岁月如梦般飘忽不定。

最后,诗人暂时放下忧虑,看到东方的太阳升起,寓意着新的一天开始,尽管人生短暂,但仍需坚韧前行。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

君不见庐陵公,往为学士修书日。

诏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故都易姓几兵火,量臀鼎腹细诘诎。

道人岣嵝空有闻,丘陵仙鬼事恍惚。

共和十鼓记亡一,峄山肉在无复骨。

云阳八体又瓜剖,至使汉童讹尉律。

世儒诡正何足臧,公家安取千轴藏。

仲尼犹及史之阙,有马借人吾敢忘。

题签甲乙颍水阳,后来胡君癖膏肓。

倾家自构琬琰堂,搜罗近出补厥亡。

荒林圮冢见未尝,南观禹穴计渺茫,闭门睥睨在一床。

常恨平生好古家无力,骑马蹊田观断刻。

中郎二字烦走驿,率更三日劳野食。

长年囊褚况易掷,儿作摹朱妇遮壁。

愿从胡君丐无有,十百数中聊取仂。

胡君今逸民,盱眙不见十五春。

坐令铅椠老壮士,朝廷岂无忧国人。

曩时豪气今谁在,会面只谋千日醉。

听君汗漫驰古先,世事无何付蝉蜕。

形式: 古风

虹县逢无斁二首(其一)

清河掺执汴河逢,万里悲欢一梦中。

不作常情问京洛,鱼山好在故园松。

形式: 七言绝句

虹县逢无斁二首(其二)

千载昌期尚此逢,询谋多在布韦中。

南归已后钟山集,犹忆君王代麈松。

形式: 七言绝句

追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吾无以归奚以归。

既身不足以任责,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经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辞位而灌园,岂吾今之独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而褰衣。

我行野而视天,觉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驱息奔。背隍筑室,面坂植门。

三绶从褫,图书尚存。

忘瓠落之可忧,比浮海之为樽。

跞太初而游意,弊无极而彫颜。

反国蜗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辔之沃濡兮,脱予辖之间关。

识鸟鸣而物华,陶阳气以流观。

悟息渊而消枝,亦墐户而俱还。

惟文字之幼工,则虽老而桓桓。

归去来兮,彼河滨之善游。

或往学而丧生,复裹粮其安求。

善陶生之达情,不与世兮同忧。

实迷途其已远,惧斯人之莫畴。

或待兔守株,或遗剑刻舟。

虽成事之不说,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闻而逆流。

守一静而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昼一夜成四时。

子之叹川逝不留,颓光不可使东之。

韩终王子乔,汗漫难与期。

俯寸田之荆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惭不乐于唐诗。

悟死生之如梦,亘今古而无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