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士蔡伟叔宣子文集

书眼昏眵久,今逢刮膜篦。

诗编云岫序,文卷水心题。

富艳濯江锦,清寒印月犀。

行行遇知己,莫叹橐无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长久以来眼睛模糊不清,今日遇到梳理诗文的工具。
诗集如同云雾缭绕的山峦有序排列,文章卷轴上题写着水的心声。
华美的文字如江中锦缎般绚丽,清冷的意境如月光映照犀角般明亮。
每一步都可能遇见知音,不必感叹行囊空空无物。

注释

书眼:形容视力衰退。
昏眵:模糊不清的眼睛。
刮膜篦:梳理诗文的工具。
诗编:诗集。
云岫:云雾缭绕的山峦,比喻诗集的深奥。
水心:形容文笔清新,如水般纯净。
富艳:华丽。
濯:洗涤。
江锦:江中的锦缎,比喻文字的绚丽。
清寒:清冷、寒意。
印月犀:如月光映照犀角,形容意境清冷。
行行:行走的过程。
知己:知心朋友。
莫叹:不要叹息。
橐:口袋,这里指行囊。
赍:携带,这里指财物。

鉴赏

这首诗是王迈在宋代创作的,题为《题名士蔡伟叔宣子文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书籍和文学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蔡伟叔宣子之间的情谊。

"书眼昏眵久,今逢刮膜篦" 表示诗人长时间阅读书籍,由于细小字迹难以辨认,故需要等待清晨光线帮助区分每一个文字。这里的“刮膜”指的是使用工具去除纸张上的污渍或旧墨,以便更好地阅读。

"诗编云岫序,文卷水心题" 描述了蔡伟叔宣子的文学作品被精心编辑和收藏,有如山岫般高峻宏大。这里的“云岫”象征着作品的崇高与壮丽,“水心”则暗示了作者的心灵纯净如同清澈的水一般。

"富艳濯江锦,清寒印月犀" 这两句形容蔡伟叔宣子的文章或书法作品,如同精美的地毯(濯江锦)一样华丽而富有层次,同时又具有如月光般清冷和纯净的艺术魅力。

"行行遇知己,莫叹橐无赍" 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蔡伟叔宣子的作品时,感到相见恨晚的遗憾,认为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欣赏与蔡伟叔宣子不谋而合,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这里的“行行”表达了寻找知音的过程,“莫叹橐无赍”则意味着不要感叹没有早些遇到这样优秀的作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籍和文学作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他与蔡伟叔宣子之间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题听蛙轩

白杜诗人大方家,诗两牛腰书五车。

高谈世事坐扪虱,大扁丈室名听蛙。

我见东野低头拜,三年未了听蛙债。

蛙有何好君赏音,从黾得蛙自尊大。

君胡不听高冈丹凤鸣,又胡不听华亭鹤唳声。

答云二物不间出,吾与此蛙别有情。

年来凤去避矰弋,梧桐其栖竹其食。

有时伸喙鸣朝阳,反被妖乌豪鹞击。

鹤亦远引归辽东,无缘得近华清宫。

纵鸣九皋许嘹唳,流矢伤翼愁天翁。

不如且听蛙声好,唤回梦觉春池早。

纵饶翡翠上苕兰,差胜蛩螀啼露草。

王子掉头曰不然,夫君标致如胎仙。

富家有子比雏鹓,吾道岂得长迍邅。

不妨少待两三年,一鸣惊人飞冲天。

群蛙蜿蠕何足怜,弃置官池任啾喧。

形式: 古风

题致爽轩诗

明珠积斗满金籯,时人逐臭如苍蝇。

公子一过掩其鼻,长物何足污吾清。

蕊珠午夜鸣玉珂,五侯门下肩相摩。

公子有腰不可折,势利不屈惟高歌。

试问公子何所欲,有山数笏青如玉。

我将致之襟袖间,山若肯来吾愿足。

渊明灵运不再生,青山白云谁主盟。

佳哉公子有具眼,终日看山无俗情。

我来假馆翁不靳,山下梅花动诗兴。

一语刮破俗子盲,两字清高用不尽。

形式: 古风

题惠安赖汝恭溪山风月亭

亭俯清漪揖翠岑,好风吹面月盈襟。

濯缨孺子沧浪兴,抱膝高人梁父吟。

流转韶光兰满砌,婆娑秋景桂成林。

为君唤起栖梧凤,瑞旦来仪磬乐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川官五星先生

谈星之士如星密,得似川官万之一。

牙筹到手疾如飞,口觜翻澜眼波碧。

相逢笑问雌甲辰,掀髯怂恿曲江春。

自怜蹭蹬负岁月,敢谓渠侬许可真。

明时取士非唐比,忠臆不空人所耻。

三筹交臂输少年,只较刘蕡差胜尔。

川官重来话荣枯,声言温饱非所图。

他时散漫游江湖,未省还能访我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