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草堂对雨》由明代诗人黄佐所作,描绘了一幅雨中草堂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一亩宫墙傍翠微,雨中吟望澹忘归”,开篇即以一亩之小景引入,宫墙依傍着青翠的山峦,雨中诗人独自吟咏,心神沉浸在自然之中,竟忘记了归途。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宫墙的封闭与自然的开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颔联“烟深石洞苍苔入,水满银塘白鹭飞”,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草堂周围的景象。烟雾缭绕的石洞中长满了苍苔,水满的银色池塘里白鹭翩翩起舞。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清新、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室已罄悬仍爱酒,身如柴立强胜衣”,转而描写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与个人的生活态度。尽管居所简陋,甚至到了无酒可饮的地步,但诗人依然热爱生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以“身如柴立”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即使物质条件艰苦,也要坚强面对,不被外物所累的精神状态。
尾联“穷愁消尽缘何事,九陌尘清万井肥”,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苦之后,诗人发现真正能够消解穷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九陌尘清,万井肥,不仅描绘了雨后城市的清新景象,也象征着诗人精神世界的净化与丰盈。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草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思考的表达,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