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乍透新凉枕簟秋。淡烟笼月上高楼。

水晶低搁玉搔头。

六曲阑干风细细,两年前事梦悠悠。

姮娥还照昔人愁。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静谧景象,以及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乍透新凉枕簟秋”以“新凉”二字点明季节变换,暗示着秋天的到来。枕簟,即床席,此处借指卧具,通过“新凉”与“枕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初秋时节特有的清新凉爽之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含了人物心境的微妙变化,仿佛在初秋的微凉中,主人公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波动。

接着,“淡烟笼月上高楼”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淡烟轻笼,月光若隐若现,高楼之上,月色如水,这样的景象既宁静又神秘,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在这里,月与烟的结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朦胧之美,仿佛是主人公心中那份难以触及的情感的象征。

“水晶低搁玉搔头”一句,将视觉形象与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水晶,晶莹剔透,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玉搔头,古代女子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这里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精致。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之美,更通过“水晶”与“玉”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寄托。

接下来,“六曲阑干风细细,两年前事梦悠悠”两句,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时空之中。六曲阑干,指的是曲折的栏杆,此处不仅描绘了空间的布局,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细细的风,轻轻地吹过,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两句通过对比“两年前”的回忆与眼前的现实,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悠长,引发了人们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最后,“姮娥还照昔人愁”一句,以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为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嫦娥,常被视为孤独与寂寞的象征,她的光辉虽能照亮人间,却无法抚慰人心中的愁绪。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即使在美好的月光下,人们仍可能感到内心的忧愁与孤独,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浣溪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秋夜月色下的静美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79)

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减字木兰花

旧游俊处。长记玉梅花下住。曲曲青山。

相对门前水一弯。而今不似。青断山头流断水。

稍觉秋佳。开遍篱边木槿花。

形式:

水龙吟

晓暾初上青苍,故山葱郁多佳气。

雄区坐镇,揽吴吞楚,下临无际。

乍敛烟霏,豁呈神秀,一轮高寄。

向真仙住处,旧游曾到,天不漏,春如荠。

名胜居然福地。莽龙蛇、联娟千里。

山南山北,吾庐宛在,夕阳明媚。

古寺穿云,疏钟间月,别饶清思。

问鲁戈在否,倩谁更与,缓羲和辔。

形式:

高阳台

草脚泥肥,梢头绿嫩,淡妆宜抹轻烟。

屏障天开,一冈迤近门前。

年时笠屐寻常过,乍几番、新沐堪怜。

洗春酲,万树飞花,一晌啼鹃。

苍松翠竹浑无恙,便溪山归去,不碍龙眠。

霖雨苍生,输他哀乐中年。

行云莫向高唐驻,已飞埃、雾遍长天。

漫消凝,故宇春深,渐长芳荃。

形式:

瑞鹤仙

四山沈绀碧。剩一带郊原,水田萦白。

斜阳弄寒色,映髯龙葱茜,翠屏凝立。

凌霜旧质,更新长、青条几尺。

记曾听、万马归来,吹彻一枝风笛。堪忆。

徂徕移种,岱亩敷荣,几成今昔,枝柯自惜。

苍烟淡,袅晴日。

料千年相待,云深鹤老,已是多时化珀。

尽人间、万木凋零,岁寒未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