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

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栏干。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风入松》,赠给了朋友蒋道录的溪山堂。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 这两句通过对比山和云,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与易逝之间的思考。山代表着稳固和持久,而云则飘渺无常,难以捕捉。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诗人在这里提出,即便是在浅溪之旁,与云相伴,也不需要到深山中去寻找灵感或宁静。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栏干。"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清新和明媚,春风在树木间悄然生长,而阳光透过栏杆,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清新的氛围。

"旧家三径竹千竿。苍雪拂衣寒。" 诗人提及旧日的家园,竹子成千上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苍雪拂衣寒”则透露出冬季的凉意,诗人在这寒冷中感受着大自然的严峻与美丽。

"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这里提到的“绿蓑青笠”可能是指古时道士的装扮,而“钓风波”则可能是比喻性的表达,暗示诗人虽然在大自然中寻求宁静,但内心并非完全放松。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最后两句通过借用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壶中天地”,即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来表达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领悟。无论是日月更替还是四季轮回,都在这个世界之中,而非超然物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赋稼村

老来学圃乐年华。茅屋短篱遮。

儿孙戏逐田翁去,小桥横、路转三叉。

细雨一犁春意,西风万宝生涯。携筇犹记度晴沙。

流水带寒鸦。门前少得宽闲地,绕平畴、尽是桑麻。

却笑牧童遥指,杏花深处人家。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春游

一春不是不寻春。终是不忺人。

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

短帽怕黏飞絮,轻衫厌扑游尘。暖香十里软莺声。

小舫绿杨阴。梦随蝴蝶飘零后,尚依依、花月关心。

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

满头风雪昔同游。同载月明舟。

回来又续西湖梦,绕江南、那处无愁。

赢得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故人剪烛对花讴。

不记此身浮。征衣冷落荷衣暖,径虽荒、也合归休。

明□□□烟水,相思却在并州。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形式: 词牌: 风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