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翻译

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人事变迁,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心中愁绪万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注释

危楼:高楼。
倒景:一作“倒影”。
宝光:神奇的光辉。
丹气:赤色的水气。
亦指彩霞。
回环:环绕。
水弱:水流细小。
难老:犹长寿。
多用作祝寿之辞。
三珠树:本作“三株树”。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脆管:笛的别称。
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
桥可通月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风入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仙境的向往。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 这两句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镜中倒映的景象,传递出一种冷清与孤寂的情怀。

"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 诗人借用历史上的桃花流水去晋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和留恋。

"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宝光丹气共回环。"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通过神仙海上的景象与宝光丹气的循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 小舟随波逐流,三珠树在秋风中仍旧坚守,脆弱的竹管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些景象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

"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告,或是自我的叮咛,不要随波逐流,而应该保持自己的节操和理想,即使美好的前景如银桥也无法触及深山中的真正内在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美好的渴望。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

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岫云

卷舒无意入虚玄。丘壑伴云烟。

石根清气千年润,覆孤松、深护啼猿。

霭霭静随仙隐,悠悠闲对僧眠。傍花懒向小溪边。

空谷覆流泉。浮踪自感今如此,已无心、万里行天。

记得晋人归去,御风飞过斜川。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一)与王彦常游会仙亭

爱闲能有几人来。松下独徘徊。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划然长啸白云堆。

更待月明□。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

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台城路.归杭

当年不信江湖老,如今岁华惊晚。

路改家迷,花空荫落,谁识重来刘阮。殊乡顿远。

甚犹带羁怀,雁凄蛩怨。

梦里忘归,乱浦烟浪片帆转。闭门休叹故苑。

杖藜游冶处,萧艾都遍。

雨色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渐懒。

快料理幽寻,酒瓢诗卷。赖有湖边,旧时鸥数点。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