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赠尼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禅意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吹箫泛月”,开篇便以淡雅之景界画出一幅超凡脱俗的境界,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遥远而又无奈的往事。"往事悠悠休更说",表达了对过往不愿再提及的态度,但这“悠悠”二字,又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深情。
"拍碎琉璃",琉璃常象征珍贵与纯净,这里却被拍碎,暗示了一种决绝与放下,正如接下来的"始觉从前万事非"所表达的,那就是对往昔万事的一种彻底的醒悟和超脱。
"清斋净戒"一句,则显现出一种修行者的清净与自持。"休作断肠垂泪债",这里的“休作”意味着放下,而“断肠垂泪债”则是形容过往情感的割舍之痛,但这种痛楚也被告诫自己要放下,不再纠缠。
最后,“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这两句更是诗中禅意的高潮,"识破嚣尘"指的是看穿了世间的喧嚣与浮尘,而“作个逍遥物外人”则是表达了一种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和对情感的割舍,展现了作者对于禅意修行的深刻理解与个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