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汉南城叹古坟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

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

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

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

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过去的故乡多有陵墓,荒凉景象没有尽头。
洪水汹涌覆盖着平缓的山岗,如同连绵不断的波涛。
上古时代的富贵人家,如今沉睡在深深的地下。
松柏已被修剪得所剩无几,碑文消失不再流传。
他们被埋在这贫瘠的土地,都被尊为楚国的先贤。
事迹虽已消逝,但人们仍能感知,令人心中充满感慨。

注释

旧国:过去的故乡。
陵墓:坟墓。
荒凉:无人烟、凄凉。
岁年:岁月。
汹涌:水流猛烈。
蔽:遮盖。
平冈:平坦的山岗。
汩若:像水一样。
波涛连:连续不断。
千金子:富贵人家。
九重泉:深深的地下。
剪:修剪。
无馀:几乎全部。
碑记:墓碑上的文字。
不毛地:贫瘠之地。
楚先贤:楚国的先人。
事尽:事迹已尽。
情可识:情感仍然可以感知。
使人心怅然:让人感到惆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陵墓场景,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代的沉思和哀悼。开篇“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两句,立刻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但又被时间遗忘的氛围。"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则通过对丘陵和水波的描绘,增强了景象的荒凉感。

诗人随后提到“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这里的“千金子”指的是古代贵族的陵墓,而“潜卧九重泉”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陵墓深藏于地下,如同沉睡在泉水之下。接下来的“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摧毁一切的悲凉,其中“碑记”是记录历史的石碑,但这些碑文也随风化而不再为人所识。

最后,“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诗人提到这些陵墓位于不毛之地,即荒凉的土地,而人们认为埋葬在这里的是古代楚国的贤者。这两句强调了历史的消逝和人类的情感共鸣。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哀。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别平一师

王子不事俗,高驾眇难追。

茅土非屑盼,倾城无乐资。

宴坐深林中,三世同一时。

皎皎独往心,不为尘网欺。

朅来已复去,今去何来思。

回首谢同行,勤会安请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时乐鸟篇

旧传南海出灵禽,时乐名闻不可寻。

形貌乍同鹦鹉类,精神别禀凤皇心。

千年待圣方轻举,万里呈才无伴侣。

红茸糅绣好毛衣,清泠讴鸦好言语。

内人试取御衣牵,啄手暝声不许前。

心愿阳乌恒保日,志嫌阴鹤欲凌天。

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

本持符瑞验明王,还用文章比君子。

自怜弱羽讵堪珍,喜共华篇来示人。

人见嘤嘤报恩鸟,多惭碌碌具官臣。

形式: 古风

邺都引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形式: 古风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

坐啸人事闲,佳游野情发。

山门送落照,湖口升微月。

林寻猿狖居,水戏鼋鼍穴。

朔风吹飞雁,芳草亦云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