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康守燕严亭

禊饮城西路,山翁岸幅巾。

习池还倒载,曲水暗通津。

鼓吹雄南国,旌旗照暮春。

莫嫌娼妓拙,自有主人真。

散策花迷径,随车雨洗尘。

杖藜归兴晚,犹有浣纱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李光在三月三日与康守一同宴饮于严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郊游的雅致与乐趣。

首联“禊饮城西路,山翁岸幅巾”,开篇点明地点与人物形象,城西路的宴饮,山翁(这里指康守)头戴宽边帽,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颔联“习池还倒载,曲水暗通津”运用典故,习池与曲水分别指代饮酒与宴饮的场所,倒载与暗通津则描绘了宴饮后的轻松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颈联“鼓吹雄南国,旌旗照暮春”转而描写宴饮时的热闹场景,鼓乐声雄壮,旗帜在暮春的阳光下闪耀,渲染出热烈欢快的气氛。尾联“莫嫌娼妓拙,自有主人真”巧妙地将宴饮中的娱乐元素融入其中,虽是轻描淡写,却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的欣赏与尊重。

后两联“散策花迷径,随车雨洗尘”继续描绘春日郊游的景象,漫步花间小径,车行之处尘埃洗净,展现出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杖藜归兴晚,犹有浣纱人”则以傍晚归家时分,仍可见浣纱女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吾里桃花之盛不减武陵独东院一株色白而多叶跗萼皆碧世谓之碧桃主僧回公折以相赠置几砚间萧然有出尘之想因赋鄙句

不作寻常好面皮,刘郎去后弄妆迟。

唤回浓睡春方好,洗退残红晚更宜。

薝卜有香陪冷艳,酴醾无力斗丰肌。

最怜月下朦胧影,定起山僧莫皱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总持师示近诗一轴辄次最后神字韵梅花一篇

水边难睹似梅人,且看垂垂一树新。

独许玉妃陪寂寞,可须青女助精神。

传杯冷艳愁闻笛,入户幽香已报春。

抽尽空花经月雨,此心那复住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午食大麦

春来斗米欲逾千,麦熟家家爨有烟。

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煎蚌胎员。

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

信是书生能说食,杜陵饥客漫流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之寓静斋敩学之暇不废吟咏甚自得也因其归省作诗送行

数椽茅屋绝过从,窗户深明一径通。

雨过竹丛增晚翠,风翻荷沼乱殷红。

揩磨五字无瑕颣,鼓吹群经有折衷。

敩学从来自强半,应怜时辈尚谈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