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笔多苇管近又得竹笔匣因作绝句

竹奁苇管可幽居,前日曾藏万卷书。

烽火不知南北渡,祝兹微物莫愁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竹制的盒子和芦苇笔筒可以作为隐居之所
之前这里曾藏有无数卷书籍

注释

竹奁:用竹子制作的盒子。
苇管:用芦苇制成的笔筒。
幽居:安静的居住环境。
曾:曾经。
万卷书:大量的书籍。
烽火:古代战争中传递信息的烟火。
南北渡:不分南北的过境。
祝兹:祝愿这。
微物:微小的事物,此处指书籍。
莫愁予:不要为我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说之对简朴文具的喜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竹奁苇管可幽居",他赞赏竹制的笔匣和苇管笔,认为它们适合隐居生活,反映出他对自然与简朴的崇尚。"前日曾藏万卷书",暗示了诗人过去的学问渊博和对知识的珍视。

"烽火不知南北渡"暗指战乱时期,诗人希望战火能远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祝兹微物莫愁予",诗人以祝福的姿态,祈愿这些微小的文具在战乱中能得到保全,不必为自己担忧,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物我关系的微妙处理。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物件寄托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从经略安抚侍郎叔乞松醪

春来玉帐閒无事,自料穿松压酒糟。

即恐金樽未相称,山房乞取伴离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从高守乞石笋

竹萌何处在,石笋眼中青。

乞取分幽径,难忘玉笋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

从教

从教病着探葵减,未放愁攻白发添。

欲看落花时入户,风高尽日不垂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以李约交游晚岁重为韵作五绝句别韩二十七(其二)

几岁不出门,一朝事远游。

长安初岂远,孤客难淹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