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图

犹记兰亭三月三,流觞曲水畅清酣。

分明一段永和意,好向羲之笔外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王羲之兰亭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王羲之《兰亭序》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犹记兰亭三月三”,开篇即以“兰亭”二字点明主题,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文采与风雅的时空。“三月三”则暗示了春日踏青、文人相聚的时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流觞曲水畅清酣”,进一步描绘了兰亭集会的场景。流觞,即以酒杯沿水流动,参与者依次取饮,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饮酒方式。曲水,则是弯曲的水流,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与自然感。这一句通过“畅清酣”三字,不仅描绘了活动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文人们在自然美景中释放自我、享受生活的状态。

“分明一段永和意,好向羲之笔外参”,最后两句是对王羲之及其作品《兰亭序》的高度评价。永和意,指的是永和年间(公元346年-351年)的文人雅集精神,而羲之笔外参,则暗指王羲之书法之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境界。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赏,也寄托了对古代文人风骨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学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与传承。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桓伊三弄图

倾盖相逢不问谁,知音那肯露心机。

一声吹破清秋影,惊散闲云各自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陆绩怀橘遗母图

独荐霜丸意不安,谁供甘旨侍团圞。

蓦然忆著娘生面,万树黄金尽喜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吴隐之饮贪泉图

外物终难换肺肠,隐之清介顿生狂。

便教饮尽贪泉水,只觉通身白雪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郝隆晒腹书图

七夕庭中罗绮乾,邻家应是鄙儒冠。

文章满腹无人识,铺与青天白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