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嘹唳遗踪去,澄明物掩难。
喷开山面碧,飞落寺门寒。
汲引随瓶满,分流逐处安。
幽虫乘叶过,渴狖拥条看。
上有危峰叠,旁宜怪石盘。
冷吞双树影,甘润百毛端。
异早闻镌玉,灵终别建坛。
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嘹唳遗踪去,澄明物掩难”两句描写了水流的声音渐行渐远,以及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藏着未被发现的秘密。水声是山谷间独有的乐音,而这透明的溪水似乎在掩藏着世间的困扰。
接下来的“喷开山面碧,飞落寺门寒”进一步渲染了山谷之美,山石被清泉冲刷得异常光滑,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天然屏障。而远处的寺院则沉浸在一片静谧和凉意中。
“汲引随瓶满,分流逐处安”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平和态度。水是生命之源,诗人通过描写取水和分流的情景,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境界。
“幽虫乘叶过,渴狖拥条看”则是对小动物在此环境中生存状态的一种观察。它们或是在绿叶间穿行,或是在枝条上静静观看周围,这些细微之处也被诗人捕捉并赋予了生命力。
“上有危峰叠,旁宜怪石盘”则是对山谷地貌的描绘。高耸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共同构成了这片区域独特的地理特色。
“冷吞双树影,甘润百毛端”通过对树影和细小枝叶的描述,再次强化了诗中清幽、生机勃勃的氛围。树木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生命力与静谧气息的象征。
“异早闻镌玉,灵终别建坛”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这两句诗似乎表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某种精神家园或信仰的向往。
最后,“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则是诗人对于流水(潇湘)所在之地的一种探寻。这里的“潇湘”可能不仅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永恒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哲思。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伯阳遗妙旨,杳杳与冥冥。
说即非难说,行还不易行。
药中迷九转,心外觅长生。
毕竟荒原上,一盘蒿陇平。
干戈阻上日,南国寄贫居。
旧里荒应尽,新年病未除。
窗风连岛树,门径接邻蔬。
我有闲来约,相看雪满株。
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
任是神仙容,也须成朽骨。
浮云灭复生,芳草死还出。
不知千古万古人,葬向青山为底物。
挼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
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