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鹤鸣泉八韵

嘹唳遗踪去,澄明物掩难。

喷开山面碧,飞落寺门寒。

汲引随瓶满,分流逐处安。

幽虫乘叶过,渴狖拥条看。

上有危峰叠,旁宜怪石盘。

冷吞双树影,甘润百毛端。

异早闻镌玉,灵终别建坛。

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鸟儿高亢的叫声消失在远方,清亮的景致却难以完全掩盖万物。
瀑布冲开山崖显露出青翠,飞溅到寺庙门前带来阵阵寒意。
随着瓶子下沉而汲取水分,分流到各处都能安然流淌。
微小的虫子乘着树叶经过,口渴的猿猴围绕枝条观看。
上方有险峻的山峰层叠,旁边适合奇形怪状的石头盘绕。
冷水吞没了双树的倒影,甘甜滋润了万物的细微之处。
这里早有奇异之事如同刻玉流传,神灵最终在这里另建祭坛。
潇水和湘水又在哪里呢?它们整日自行波浪起伏。

注释

嘹唳:形容鸟叫声高亢响亮。
遗踪:遗留的行迹。
澄明:清澈明亮。
物掩难:难以完全遮掩万物。
喷开:强力冲开。
山面碧:山崖显露的青绿色。
飞落:快速落下。
寺门寒:寺庙门前因水汽显得寒冷。
汲引:汲取、引导。
随瓶满:随着瓶子沉入而充满。
分流:水分流到不同地方。
逐处安:在各处都能安定流淌。
幽虫:隐秘的小虫。
乘叶过:借助树叶通过水流。
渴狖:口渴的猿猴。
拥条看:围着树枝观看。
上有:在上面有。
危峰叠:险峻的山峰层层叠叠。
旁宜:旁边适宜。
怪石盘:奇形怪状的石头盘绕。
冷吞:冷水吞没。
双树影:两棵树的倒影。
甘润:甘甜滋润。
百毛端:万物的细微之处。
异早:早有奇异之事。
闻镌玉:如同刻玉般流传。
灵终:神灵最终。
别建坛:另外建造了祭坛。
潇湘:潇水和湘水,代指湖南地区。
在何处:位于哪里。
终日:整天。
自波澜:自行波浪起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嘹唳遗踪去,澄明物掩难”两句描写了水流的声音渐行渐远,以及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藏着未被发现的秘密。水声是山谷间独有的乐音,而这透明的溪水似乎在掩藏着世间的困扰。

接下来的“喷开山面碧,飞落寺门寒”进一步渲染了山谷之美,山石被清泉冲刷得异常光滑,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天然屏障。而远处的寺院则沉浸在一片静谧和凉意中。

“汲引随瓶满,分流逐处安”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平和态度。水是生命之源,诗人通过描写取水和分流的情景,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境界。

“幽虫乘叶过,渴狖拥条看”则是对小动物在此环境中生存状态的一种观察。它们或是在绿叶间穿行,或是在枝条上静静观看周围,这些细微之处也被诗人捕捉并赋予了生命力。

“上有危峰叠,旁宜怪石盘”则是对山谷地貌的描绘。高耸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共同构成了这片区域独特的地理特色。

“冷吞双树影,甘润百毛端”通过对树影和细小枝叶的描述,再次强化了诗中清幽、生机勃勃的氛围。树木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生命力与静谧气息的象征。

“异早闻镌玉,灵终别建坛”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这两句诗似乎表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某种精神家园或信仰的向往。

最后,“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则是诗人对于流水(潇湘)所在之地的一种探寻。这里的“潇湘”可能不仅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永恒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哲思。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与聂尊师话道

伯阳遗妙旨,杳杳与冥冥。

说即非难说,行还不易行。

药中迷九转,心外觅长生。

毕竟荒原上,一盘蒿陇平。

形式: 五言律诗

书李秀才壁

干戈阻上日,南国寄贫居。

旧里荒应尽,新年病未除。

窗风连岛树,门径接邻蔬。

我有闲来约,相看雪满株。

形式: 五言律诗

日日曲

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

任是神仙容,也须成朽骨。

浮云灭复生,芳草死还出。

不知千古万古人,葬向青山为底物。

形式: 古风

风琴引

挼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

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