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挼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
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这首诗名为《风琴引》,作者是唐代的齐己。这是一首描绘古人在夜晚独处时,通过弹奏琴瑟来抒发情感的诗句。诗中充满了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开篇“挼吴丝,雕楚竹”,通过对丝织品和竹制乐器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工艺与文化的精湛程度,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接着,“高托天风拂为曲”则表达了音乐与自然之风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的意境。
“一一宫商在素空”,这里的“一一”强调了乐音的清晰连贯,而“宫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调式,这里暗示着音乐的纯净与高远。“鸾鸣凤语翘梧桐”则将鸟鸣和凤凰之声比作梧桐叶间的风声,表现了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和谐共生。
“夜深天碧松风多”,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窗寒梦惊流波”,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情感。
“愁魂傍枕不肯去”表现了诗人的心绪难以平复,情感纠葛难以摆脱。而“翻疑住处邻湘娥”则是对传说中仙女的追忆或幻想,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情愫。
接下来的“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通过对金风(可能指秋风)的描述和琴瑟声音在空旷之中的回响,表现了音乐的持久与美妙,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深度。
最后,“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担心自己长时间倾听琴瑟的声音会感到厌烦,同时也在寻求那些能够理解他音乐之美的人。这里的“知音”指的是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音乐的人,表达了一种艺术家对同道中人共鸣的心声。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琴瑟的雅致与高贵,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美好追求以及对于知音的渴望。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鍊百淬始提出。
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锷星文未曾没。
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
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
猛势微开万里清,月中看似日中明。
此时鸥鹭无人见,何处关山有客行。
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
江斋卷箔含毫久,应想梁王礼不经。
石竹花开照庭石,红藓自禀离宫色。
一枝两枝初笑风,猩猩血泼低低丛。
常嗟世眼无真鉴,却被丹青苦相陷。
谁为根寻造化功,为君吐出淳元胆。
白日当午方盛开,彤霞灼灼临池台。
繁香浓艳如未已,粉蝶游蜂狂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