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哀金堂张通判》。诗中,诗人以豫章(一种松树)起兴,象征张通判高尚的品行如同早春的豫章木,其坚韧的节操如松柏般在山林中独树一帜。"松柏山中友,江湖物外心"进一步描绘了张通判超凡脱俗的品格,他像松柏一样耐寒,心境如江湖般自由无拘。
"茂陵多异赋,梁甫又悲吟"借用了汉代司马相如的茂陵赋和诸葛亮的梁甫吟,表达了对张通判才华横溢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赞美。最后两句"琢句藏深谷,他年尚德音",诗人称赞张通判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深藏不露,其美德将如同深谷中的佳句,长久流传,给人以启示和教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象征、典故和比喻,深情地赞扬了张通判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寄托了对他的深深哀思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