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梦石归妙峰德云庵

绍圣五年戊寅冬,王母吞却嘉州像。

觉来扪腹喜且惊,一朝生出这和尚。

锐头长身碧两瞳,众聚说法声如钟。

少年蹈断象骨路,出处大类飞山翁。

老而益健难近傍,德山缩手临济让。

善财尽力无处寻,又是经行别峰上。

形式: 古风

翻译

绍圣五年的冬天,戊寅年,王母竟然吞下了嘉州的佛像。
醒来后摸着肚子既欢喜又惊讶,一夜之间竟然生出了这位和尚。
他脑袋尖尖,身材修长,双眼中闪烁着碧绿的光芒,讲法时声音洪亮如钟。
年轻时他走在断象骨铺成的路上,行为举止酷似飞山翁。
年老了依然精力充沛,让人难以接近,他的德行深得德山和临济禅师的敬让。
寻找善财童子的尽心尽力无处可觅,他又在别的山峰上独自修行经行。

注释

王母:神话中的女神,这里可能象征神秘力量。
嘉州像:可能是嘉州的佛像或者有特殊意义的图腾。
一朝:一夜之间。
和尚:出家的佛教僧侣。
两瞳:指眼睛。
说法声如钟:形容讲经说法的声音洪亮。
飞山翁:可能是一个著名的人物或传说中的高僧。
德山:唐代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弟子。
临济:唐代禅宗大师,与德山并称。
善财:佛教故事中寻找智慧的童子。
经行:佛教徒日常修行的一种活动,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走以修炼心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梦石归妙峰德云庵》,以梦境为引,描绘了一位奇特的和尚形象。诗中描述了梦中王母吞下嘉州佛像后,诞生出一位佛法高深的和尚,他头锐身长,双瞳碧绿,讲法时声音洪亮如钟。他的修行之路坚韧不拔,如同少年踩断象骨,又与飞山翁相似,年老而体健,德行高超,连德山和临济这样的禅宗大师也自愧不如。最后提到善财童子般的勤勉难以寻觅,他仍在别峰上独自修行,体现了僧人的执着和追求。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展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深书记(其一)

东海鲤鱼吞却海,西河师子口门大。

金刚唤起足行神,还却赵州行脚债。

形式: 七言绝句

送深书记(其二)

吹毛不是凡间铁,百匝千重唯一决。

出头天外笑呵呵,喜得空生不曾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送清知客

从生至老只这汉,历历孤明没形段。

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

如今何处是红炉,两浙江南试行看。

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送琏兄之云门

人言学禅如学射,误得同流走天下。

梦中射落蟭螟窠,开眼看来无缝罅。

无缝罅兮不为差,万煅炉中寻尾靶。

翻身筑著老云门,从古风颠称普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