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
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
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景初的作品,名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春秋佳节之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皇帝礼遇的感激之情。
首句“九秋光顺豫,重节霁良辰”描绘出一个阳光和煦、气候温暖的美好景象。九秋指的是深秋,光顺豫表明这个时节阳光柔和,给人以安详之感;重节即重复出现的佳节,霁良辰则是晴朗的好天气,诗人选取这样的日子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接着,“登高识汉苑,问道侍轩臣”透露出诗人的行动和心迹。登高指的是登上高处,这里是指渭亭;识汉苑即了解到历史上的事情或文化知识;问道则是在询问道义,即探讨哲学思想;侍轩臣则显示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身份,表达了对君主的尊敬和服从。
“菊花浮秬鬯,萸房插缙绅”一句通过菊花和萸房(一种植物)来描写自然景色。菊花在秋天盛开,秬鬯可能指的是菊花的香气或是菊花丛生的样子;萸房插缙绅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高雅情趣。
最后,“圣化边陲谧,长洲鸿雁宾”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所及之远以及对朝廷忠诚的赞颂。圣化指的是皇帝的教化或德政;边陲谧则形容这些教化能够传播到边疆;长洲鸿雁宾即描绘了鸿雁(大雁)飞行的情景,象征着信息的传递和使者的往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写,以及对皇帝礼遇的感激之情,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详
一般指陆象先。原名景初,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
莺归树顶繁声转,雁去天边细影斜。
雨拂青青行处草,烟含灼灼望中花。
三尺寒光冰在手,一张弓势月当心。
岩下光阴生户牗,涧边形势入池台。
孤帆影入江烟尽,百舌声流浦树新。
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
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慇勤赵公子,良夜竟相留。
朗月生东海,仙娥在北楼。
酒阑珠露滴,歌迥石城秋。
本为愁人设,愁人到晓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