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首联“栎园归去赋閒居,修竹长楸共结庐”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归隐于竹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颔联“芳草不知三径处,白云常护一床书”以芳草和白云为喻,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主人的高洁与超脱。颈联“桥通白板行携鹤,门近青溪卧看鱼”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通过行走、观鱼等日常活动,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尾联“借问柴桑陶处士,几回花下过篮舆”则以陶渊明为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潘子明所追求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赞赏。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