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其三)再叠韵

废池乔木言兵倦,窥江久无胡马。

故苑莺啼,荒邱虎踞,凭吊当年残霸。东风似借。

叹燕子光阴,又催春社。

万感如云,诗痕梦影水边写。烟光远欺梅冶。

有旧家亭馆,裙屐妍雅。

紫曲迷香,青帘买醉,趁取金尊共把。歌翻白者。

怕柔橹无声,山塘都哑。六柱吴船,听他渔女话。

形式:

鉴赏

这首《齐天乐·其三》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易顺鼎所作,词中流露出对历史兴衰和战乱后的感慨。开篇以废池乔木和江面的宁静描绘,暗示了战争的疲惫与和平的到来,"久无胡马"表达了对往昔战事的追忆。接着,词人通过莺啼和虎踞的故苑荒邱,缅怀昔日的霸业,感叹时光荏苒。

"东风似借",以春风喻指岁月无情,燕子春社的场景又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触。词人的情感如同乌云般纷繁复杂,将思绪寄托于水边的诗篇和梦境之中。接下来,词人回忆起旧时的繁华,提及亭馆、佳人和醉酒,试图在欢愉中暂时忘却忧愁。

然而,"怕柔橹无声,山塘都哑"一句揭示出词人心中的忧虑,担心美好的时光不再,连渔女的歌声也变得沉寂。最后,词人乘坐吴地的画舫,倾听渔女的故事,似乎在寻找一丝慰藉,表达出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落寞的对比,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其四)三叠韵

乞充水手天应诺,平生使船如马。

椎髻蓬头,他年汎宅,共载高人鸿霸。僧楼许借。

约净侣谈禅,更开莲社。

橹唱钟声,胜于丝竹与陶写。干将莫邪欧冶。

早销他剑气,铸作三雅。

唤起从前,英雄儿女,瘦骨都无一把。与君听者。

怕啼尽东风,杜鹃声哑。有约壶天,买春茅屋话。

形式:

齐天乐(其五)梦雨初醒,讨春尚慵,叔问词来,依韵继作

探春人去知多少,青篷虎山桥下。

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万一玉梅都嫁。堆盘菜把。

约挑荠廧阴,嫩寒休怕。

病榻枯吟,茶烟如水梦回乍。吴宫久无片瓦。

纵西施䋞得,谁与论价。

一角苏台,垂杨影里,可有阑干红亚。东风尚大。

莫吹起春愁,流莺低骂。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一)初夏感怀,和函楼韵

燕燕莺莺,风风雨雨,江南自古愁深。

看馆娃林苑,吹尽红英。

锦瑟年华虚度,肠断处、贺铸孤吟。

横塘路,碧天如梦,总是春阴。轻轻。

把春送了,千万缕垂杨,难系离情。

指一天飞絮,我我卿卿。

画舫游人似织,谁知道有客伤心。

伤心泪,和他暮潮,暗打空城。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游顾氏园即事,用前韵

飞絮斜阳,落花微雨,旧家门巷红深。

谢画檐蛛网,多罥残英。

十载欢场恩怨,都分付、浅醉闲吟。

春如梦,梦还如水,送了光阴。烟轻。

羃薇似帐,坐□□□栊,一碧无情。

向绿波低照,怜我怜卿。

话到五□□□,把鹃心又换鸥心。

归来也,吴天晕黄,眉月窥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