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伏虎庵

梵相无言旱气奢,三农无饭欲蒸沙。

狻头香穗成禾穗,麈尾天花化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佛像沉默而干旱的气息显得奢侈,农民们没有饭吃,连沙子都想要蒸熟当作食物。
稻谷本应结出的香穗变成了狻猊(一种猛兽)的头,象征着丰收的天花(佛教中的吉祥之花)却化为了下雨的花朵。

注释

梵相:佛像。
无言:沉默不语。
旱气:干旱的气息。
奢:奢侈。
三农:农事。
无饭:没有饭吃。
蒸沙:蒸熟沙子作为食物。
狻头:猛兽的头,比喻。
香穗:稻谷的穗。
化雨花:象征下雨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求雨的图景,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恩赐的祈愿。"梵相无言旱气奢"一句,以佛教术语“梵相”比喻春风,寓意着即便是温柔如梵天的春风,也被干旱的气息所笼罩,无声地承受着夏日炎热。"三农无饭欲蒸沙"则直接描绘了农民因久旱无雨而无法耕种,甚至连煮饭都成问题的艰难处境。

接下来的两句“狻头香穗成禾穗,麈尾天花化雨花”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植物与动物得以滋润而生长的向往。"狻头香穗成禾穗"中的"狻头"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它能在干旱中依然开出香气扑鼻的花朵,形成了丰实的穗子;"麈尾天花化雨花"则是说麈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引来甘霖的神兽,而这里它化作了如同天降花瓣般的细雨。这些意象暗示着诗人对雨水的渴望,以及通过祈求神灵以获得恩泽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想象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雨水的迫切期盼,以及在干旱之年农民对自然恩赐的依赖与期待。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织机

天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做一疋,日月双梭天外飞。

形式: 七言绝句

罗浮山上过铁桥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

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裤里无供给,裈头尽受降。

赐之汤沐罢,投置不毛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江]韵

话旧

风露三更月一帘,共君握手不能厌。

酒杯满泛榴花色,烛燄斜抽柳叶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