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赠远师

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

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

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

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

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

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

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

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

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

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

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

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

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人聚精会神听繁复的音乐,古老的太音淡雅难以理解。
如同夏日庭院展示旗帜,或许让人惊讶逃走,怀疑有神灵显现。
当年舜帝调弄五弦琴,和煦的风儿吹动万物,触动无数人的心弦。
如果说大自然不喜好娱乐,怎能感动你使春天回转?
遗留的琴音由谁继承,是深山中的僧侣或是头戴黄冠的道士。
这并非追求孤独宁静,而是世间道路与内心感受的交错。
我现在尝试聆听清风的乐章,野鹤孤猿伴着夕阳余晖。
琅琊山下醉翁吟唱,仿佛琴音中流淌着他的诗调。
人们说大弦如玉般温润,小弦则清脆明亮。
四季变换犹如寒暑交替,天地间万物不能同步前行。
哪比得上七弦琴在十指间流转,强劲的旋律直达人心。
由此可知,造化之妙在于指尖,岂止高山流水的传说。
道人不愿长久珍藏,也曾带着技艺穿梭于尘世喧嚣。
豪门大户的华丽景象未曾目睹,赠予的琴音常常价值千金。
如今漂泊困顿,更觉世事无常难以应对。
应将心中的感慨融入琴曲,一曲之中消解万般忧虑。
道人不必过于纠结,古道的真谛在于人情之外。
哀伤的琴音确实能洗涤世俗耳朵,再减去几丝娇媚的弦音。

注释

繁音:复杂多样的音乐。
太音:古代高雅的音乐。
广庭:宽敞的庭院。
造化:自然。
清风操:清风般的琴曲。
琅琊山:地名,位于中国安徽。
大弦:粗弦,音色浑厚。
小弦:细弦,音色清脆。
劲节:强劲有力的节拍。
车尘:尘世的繁华。
高门八字:豪门的显赫门第。
千纯:极高的价值。
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罗心兵:聚集在心头的忧虑。
冰炭:比喻极端的情绪。
古道:古老的道德观念。
哀音:悲伤的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听琴赠远师》,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全诗围绕着“听琴”这一主题,展开了作者对于音乐、自然、生命以及宇宙之道的深刻体验与理解。

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对世人追求繁复声音而忽视古朴纯净音色的不满,这种对比也隐喻着他对生活中真挚与浮华的区分。接着,作者以舜床上的五弦琴声为例,描绘了一幅和谐自然、万物并育的画面,其中蕴含了他对于生命之道及创造力本身的崇敬。

诗中的“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则表明作者对音乐传承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在人世间寻找精神导师的心情。接下来的“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其追求个人内心平和宁静的情怀。

“琅琊山下醉翁吟”一句,则是对古代琴师琅邪子(传说中的人物)的引用,强调了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诗人通过描述野鹤孤猿在残照下的景象,以及自己试听清风操的状态,表达了他对于纯净、超脱世俗之音的向往。

随后,“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则具体描绘了琴声的层次与美感,而“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音乐超越时空变化的永恒性。

紧接着,“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表达了诗人对于琴艺高超者能够驾驭多种声音、达到和谐统一境界的赞美。至于“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点,即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中,更在于人的艺术表达之中。

诗尾部分,“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于那些隐逸山林、不愿过多介入世俗纷争的道家修行者的理解和尊敬。紧接着的“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则是对这类人士才艺的赞赏,他们虽不求名利,却能以其艺术成就影响他人。

而最后,“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漂泊无定、内心困顿,以及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怀的愿望,希望以此洗净尘俗之心。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是诗的结尾,也是对这类身处尘世而不为尘世所困扰、能够以其清净之心感悟真理的人的一种告诫,强调了音乐对于净化人心的重要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与自然界和谐共鸣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粹与艺术至境的审美态度。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兴苦雨

黄流浑浑弥川渎,此邦不求长自足。

人家蚕治怕桑寒,阶下决明随意绿。

朝来横急如少止,忙乱车沟畎秧水。

还君膏泽莫贪功,放出扶桑照千里。

形式: 古风

怀范子以诗赠之

开正占晴符古语,便谓春风遍花坞。

那知天意不可谋,才告休期便风雨。

急追令节已难寻,卧向空斋思胜侣。

可怜十步五步宽,似隔千山万山阻。

今朝冯夷巧作便,剪刻天花散飞舞。

峭寒燠沐两不同,况是南箕正三鼓。

若求此花胜彼花,少霁威严无用武。

桑钱未出土未兴,缓给丰膏亦无苦。

半分僧室依环堵,满目愁来不堪数。

需公排日作好诗,细破春愁看几许。

形式: 古风

我有一双眼赠徐氏仿老徐体仆近与思远赓和颇自言老有拒徐出游意恐以仆为真老也故有此作

我有一双眼,光可照明烛。

我有一寸肠,时复漱醽醁。

我有两垂鬓,与君相映绿。

我有一双脚,比君非不足。

眼能别妍丑,肠不虑荣辱。

须鬓每自怜,足力能相逐。

一一将比君,未便遽惭恧。

胡为被君轻,污田对寒玉。

君如邀我游,我亦知所以。

朝出任意游,暮归同倒屣。

况此郊野间,远近在一视。

东抵东家田,绕溪六七里。

北向关外行,五里见淮水。

我家园在西,鸣泉到清耳。

南郊野叟村,殷勤种桃李。

大抵浩荡处,潇洒异城市。

春云乍为锦,馀霞忽成绮。

兴来思暂息,极目无涯涘。

两眼极恣横,性情始欢喜。

归来看君诗,陈馈铺八簋。

罗列水陆珍,咀啖尽日美。

我亦强自吟,合处粗相似。

醉时所经历,醉后诗在纸。

连粘动成卷,持行不羞耻。

以此不畏君,请君亮肝肺。

晴来拟出游,唤我为君起。

形式: 古风

李尹叔知丞借华严于仙山子楚以诗道其事李有和诗因以次韵

与君淮浦接乡关,闻道忙中也自闲。

身似浮花真客宅,心归实地是家山。

窗明笃耨朝烟细,榻静籧篨午梦残。

更问前生李居士,南行今到几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