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寺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踏破苍苔叩竹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踏入山寺时的场景,苍苔铺满的小径,竹门紧闭,透露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诗人以“踏破”二字,既表现了寻访过程中的艰辛,也暗示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晚晴庭院有馀清”,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庭院显得格外清新宁静,余晖洒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幡腰落日红千飐,檐际遥岑翠一横”,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下的景色。幡旗随风飘动,映着落日的余晖,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波浪;远处的山峦在屋檐边勾勒出一道翠绿的轮廓,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这样的景象既壮观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之中。
“种秫公田聊卒岁,栽莲僧社拟投名”,这两句转而描写寺庙的生活。诗人提到寺庙里种植高粱作为公田的用途,以及僧人们可能计划在寺庙中修行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些细节展示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僧人们的虔诚与追求。
最后,“从今兴熟频来往,未信斋钟午后鸣”,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访问的深刻印象和对未来再次造访的期待。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的钟声会在午后响起,提醒着人们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寺的自然美景、寺庙生活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是一幅充满禅意和人文关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