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寺僧

踏破苍苔叩竹扃,晚晴庭院有馀清。

幡腰落日红千飐,檐际遥岑翠一横。

种秫公田聊卒岁,栽莲僧社拟投名。

从今兴熟频来往,未信斋钟午后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寺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踏破苍苔叩竹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踏入山寺时的场景,苍苔铺满的小径,竹门紧闭,透露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诗人以“踏破”二字,既表现了寻访过程中的艰辛,也暗示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晚晴庭院有馀清”,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庭院显得格外清新宁静,余晖洒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幡腰落日红千飐,檐际遥岑翠一横”,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下的景色。幡旗随风飘动,映着落日的余晖,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波浪;远处的山峦在屋檐边勾勒出一道翠绿的轮廓,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这样的景象既壮观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之中。

“种秫公田聊卒岁,栽莲僧社拟投名”,这两句转而描写寺庙的生活。诗人提到寺庙里种植高粱作为公田的用途,以及僧人们可能计划在寺庙中修行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些细节展示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僧人们的虔诚与追求。

最后,“从今兴熟频来往,未信斋钟午后鸣”,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访问的深刻印象和对未来再次造访的期待。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的钟声会在午后响起,提醒着人们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寺的自然美景、寺庙生活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是一幅充满禅意和人文关怀的画面。

收录诗词(20)

朱自牧(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五五年前后在世)字好谦。生卒年均不详,约金海陵王贞元末前后在世。皇统中进士

  • 籍贯:棣州厌次

相关古诗词

谢吴堡知寨安巨济赠纸百幅

百幅溪笺远见羞,故人佳饷若为酬。

幸将晚节收鱼网,未得良工起凤楼。

柿叶学书差足慰,芸香辟蠹会须求。

挥毫不见云烟落,愚贾操金愧暗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河道中暮归

缓辔溪边喜乍晴,夕阳流水浸孤城。

川平佛塔层层见,浪稳商舟尾尾行。

十里烟霞随野步,两崖禾黍撼秋声。

雨旸虽有丰年兆,久客都无地可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日拟江楼晚望

万里长空淡落晖,归鸦数尽下楼迟。

山如骇浪高低涌,天似寒灰黯淡垂。

紫塞西横连统万,黄河东下接汾睢。

此邦形势雄今古,只与羁人百不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对雪

寂寂袁安舍,柴门雀可罗。

青毡无旧物,黄竹有新歌。

罢饮瓢仍弃,供吟笔旋呵。

殷勤埽荒径,尚忆子猷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