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

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白早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我偶然在流水边遇见了崔嵬的五老峰,他们的苍老面庞因微笑而显得生动。
如果见到被贬谪的仙人,请代我转达,希望他早日从匡山归来。

注释

偶:偶然。
流水:清澈的溪流。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五老:指五座古老的山峰。
苍颜:苍老的面容。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人’。
匡山:位于中国四川,与李白有关。
头白:指年老。
归来: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书李公择白石山房》。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

"偶寻流水上崔嵬" 这一句设定了一种意外发现的场景,"崔�\\嵬"指的是形态奇特的岩石或山峰,这里暗示着自然界中蕴含的力量和美。诗人在流水边偶然寻找到了这样一处独特之地。

"五老苍颜一笑开"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五老"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五位神仙,或是形容岁数甚高的长者。他们脸上堆满了皱纹,但看到诗人寻得美景,却露出了笑容,这份笑意中包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生活的乐观态度。

"若见谪仙烦寄语" 这里,"谪仙"是古代对隐居高士的一种尊称,而"烦寄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知己的关切之情。诗人希望如果有机会看到这位隐者时,能将自己的思念和祝福转达给他。

最后一句 "匡山头白早归来" 中的"匡山"可能是特指某处山名,或泛指幽深的山林。"头白"则形容岁月流逝,发际斑白,而"早归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岁月尚早时回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他的深厚情感和对友人的关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庐山二胜,并叙(其一)开先漱玉亭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形式: 古风

庐山二胜,并叙(其二)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