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注释

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文山丞相:即文天祥。
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
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
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
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
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宁:岂。
祚:皇位。
移:转移。
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
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
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
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挽诗,悼念的是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诗人以“徒把金戈挽落晖”开篇,描绘了文天祥试图力挽狂澜但最终无法改变南宋衰亡的悲壮画面,"南冠无奈北风吹"则象征着文天祥被俘后的无奈与屈辱。接着,诗人将文天祥比作张良和诸葛亮,强调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大义而行动,但历史的变迁却超出了他们的掌控。“云暗鼎湖龙去远”暗指宋室龙脉已逝,"月明华表鹤归迟"则寓言文天祥如白鹤般孤独,难以再回故国。最后,诗人劝慰文天祥不必再像东晋人士在新亭对泣那样感伤,因为过去的哀痛已不如初时强烈,表达了对文天祥深沉的哀悼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虞集对文山丞相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

江上新诗好,亦知公事閒。

投壶深竹里,系马古松间。

夜月多临海,秋风或在山。

玉堂萧爽地,思尔佩珊珊。

形式: 五言律诗

白鹤观

白鹤山人如鹤白,自抱山樽留过客。

要看修竹万琅玕,更对名花春雪色。

山樽本出山下泉,过客醉去山人眠。

客亦是鹤君莫笑,重来更待三千年。

形式: 古风

张令鹿门图

张侯襄阳人,深知襄阳乐。

十年宦学怀襄阳,故托豪缣写山郭。

老我不乐思蜀都,人言嵩阳好隐居。

三十六峰常对面,水竹田庐还可图。

欲往不能心懆懆,忽见新图被山恼。

沙禽浦树俱可人,金涧石床为谁好?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

弄珠月冷识游女,沈剑潭深知卧龙。

八月霜晴水清浅,闻道扁舟足回转。

何时古寺傍檀溪,几处残碑在江岘。

呼鹰台高秋草多,养鱼池中莲芡波。

蜀嵩未必不如此,我今不游奈老何。

张侯张侯早结屋,莫待史詹为君卜。

要看陇上课儿耕,好在鱼梁白沙曲。

形式: 古风

赤城馆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