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昭陵过咸阳墅

季子乏二顷,扬雄才一廛。

伊予此南亩,数已踰前贤。

顷岁辱明命,铭勋镂贞坚。

遂兹操书致,内顾增缺然。

乃葺场圃事,迨今三四年。

适因昭陵拜,得抵咸阳田。

田夫竞致辞,乡耋争来前。

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

古称禄代耕,人以食为天。

自惭廪给厚,谅使井税先。

涂涂沟塍雾,漠漠桑柘烟。

荒蹊没古木,精舍临秋泉。

池笼岂所安,樵牧乃所便。

终当解缨络,田里谐因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季子缺少两顷田地,扬雄才华仅有一间小屋。
我在此处耕耘南亩,数量已超过古代贤人。
近年来承蒙您的恩赐,功绩铭记在心,如同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于是开始书写耕作之事,内心却感到不足。
于是修整了菜园和田地,至今已有三四年。
恰逢去昭陵祭拜,得以来到咸阳的田间。
农夫们争相前来交谈,老人们也争着上前问候。
乡村宴席摆满丰盛食物,鸡鸭谷物都是珍贵佳肴。
古人称官禄代替耕种,人们以粮食为生存之本。
我深感愧对丰厚的供给,自然会优先缴纳赋税。
田间小路被雾气笼罩,桑柘树林弥漫着烟雾。
荒废的小径隐藏着古老的树木,精致的房屋临近秋泉。
池塘或许不适宜安居,砍柴放牧才是方便之处。
最终我将解开束缚,与田园生活和谐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昭陵,途经咸阳田地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尊重,以及对于古人“禄代耕”和“食为天”的生活哲学的赞同。

开篇“季子乏二顷,扬雄才一廛”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自己在文学上的自谦之情。接着,“伊予此南亩,数已踰前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拥有的一片田地感到满足,并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超过了古代贤人。

“顷岁辱明命,铭勋镂贞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态度,以及对于生命中所承担责任的坚守。“遂兹操书致,内顾增缺然”则是诗人在耕作之余,手不释卷地学习和思考,反思自身的不足。

“乃葺场圃事,迨今三四年”一句,说明了诗人对土地的耕耘已经持续多年。随后,“适因昭陵拜,得抵咸阳田”则是诗人在参拜昭陵的过程中,有幸到达了咸阳城郊的田野。

“田夫竞致辞,乡耋争来前”两句,描绘了当地农民对于诗人的尊敬和欢迎。他们纷纷上前致意,表达着对诗人到来的喜悦。“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则是对田野收获丰富的赞美,以及农产品的新鲜可口。

“古称禄代耕,人以食为天”两句,表达了对于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认识,以及食物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些话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土地和劳动的尊重与赞美。

“自惭廪给厚,谅使井税先”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对于自身享有的物质条件感到不够谦逊,并意识到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水利和粮食的征收问题。

“涂涂沟塍雾,漠漠桑柘烟”两句,通过对田野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接下来的“荒蹊没古木,精舍临秋泉”则是对一片荒废的古木和清泉旁精舍的描述。

最后,“池笼岂所安,樵牧乃所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可以找到心灵的平静。全诗以“终当解缨络,田里谐因缘”作结,表明诗人最终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寻找一片田园之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归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更通过对自然和农业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星名诗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

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

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埽一室。

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独酌

独酌复独酌,满盏流霞色。

身外皆虚名,酒中有全德。

风清与月朗,对此情何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

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

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

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

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

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

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

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茜。

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形式: 古风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弱植素寡偶,趋时非所任。

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

彪炳睹奇采,凄锵闻雅音。

适欣佳期接,遽叹离思侵。

靡靡遵远道,忡忡劳寸心。

难成独酌谣,空奏伐木吟。

泬寥清冬时,萧索白昼阴。

交欢谅如昨,滞念纷在今。

因风试矫翼,倦飞会归林。

向晚清淮驶,回首楚云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