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开吟(其七)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

可嗟兼可唾,堪鄙又堪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邵雍的《窥开吟》系列之七,通过“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这两句,邵雍表达了对世事洞察后的深刻感慨。接下来的“可嗟兼可唾,堪鄙又堪嗤”四字,则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讽刺。

“物理窥开后”,意味着在深入理解自然规律和事物本质之后,邵雍对世间万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宇宙真理的一种探索。这种洞察力使他能够超越表面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

紧接着,“人情照破时”则揭示了在彻底了解人性之后的感受。人情,指的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以及社会互动。邵雍在这里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模式时,可能会感到既悲哀又愤怒。这种悲哀可能源自于对人性弱点的无奈接受,而愤怒则可能是对那些违背道德、自私自利的行为的强烈不满。

“可嗟兼可唾”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一方面,对某些行为或现象表示同情和惋惜(“可嗟”),另一方面,对它们的厌恶和鄙视(“可唾”)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邵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态度。

最后,“堪鄙又堪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批判情绪。这里的“堪鄙”意味着这些行为或现象令人感到羞耻和鄙视,“堪嗤”则暗示了对这些行为的嘲笑和讽刺。通过这样的表达,邵雍不仅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丑陋,还以一种幽默而犀利的方式,提醒人们关注并反思这些现象。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邵雍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情感和深刻见解,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窥开吟(其九)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前。

止堪今执笔,不可使持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窥开吟(其十一)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

欲知花烂漫,须是叶离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窥开吟(其十二)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

有权能处置,更狡待何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洛阳春吟(其七)

春归必竟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