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正观心地时,丝发亦无有。
却来观世间,冬后数九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赠嗣直弟颂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强调在深入观察和反省内心世界时,连最细微的思想波动都不存在,达到了一种心境的清净。接着,他转换视角,指出从这种超然的心境来看待世间,即使是严冬时节,也能以平常心看待“数九”的寒冷,寓意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豁达。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修养理念,以及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
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
饥渴随时用,悲欢触事真。
十方无壁落,中有昔怨人。
九真承诏上龙胡,尽是骊山所送徒。
惟有邓公留不去,松根支鼎煮菖蒲。
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
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