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香阁

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

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

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

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

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崛。

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

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

尘襟与羁帻,中坐恍已失。

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

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听说僧道开,追求清净以求佛
研读经典领悟佛法,施舍药物解除众人病痛
面临山崖建起高阁,最上面修筑禅房
灵香飘渺可延续,壮丽景象超越常规
桐庐是个潇洒郡,这座阁楼更是奇特峻峭
山峰层峦叠嶂,松竹茂盛繁密
我来此倚栏远眺,满眼翠绿生机勃勃
尘世烦恼尽消,仿佛身处禅境
清风从远方吹来,气息清新持久
东窗遥望蟠桃,仙人之路若隐若现

注释

僧道开:僧人道人。
清净:纯洁无暇。
佛:佛教。
谈经:讲解经文。
悟教藏:领悟佛法精髓。
蠲:消除。
临嶂:面临山崖。
构禅室:建造禅房。
灵香:神圣的香气。
邈:遥远。
轶:超过。
桐庐:地名。
潇洒郡:风景优美的郡县。
峰峦互掩映:山峰相互遮掩映照。
蒙密:茂密。
伏槛:倚靠栏杆。
紫翠:紫色和翠绿。
尘襟:尘世的心情。
恍已失:恍如置身仙境。
冲气:清新的气息。
弥逸:弥漫扩散。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彷佛:隐约可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建造禅室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佛教修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两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主旨,指的是僧人以清净之心寻求佛法。"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则显示了僧人的学识与慈悲,为众生解惑除病。

“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诗人通过具体的建筑动作,展现了僧人对修行场所的精心打造和追求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则是对这座阁楼超凡脱俗之美景的描绘,透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神秘与庄严。

“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崛。”诗人用地理环境烘托出这处灵山胜境的独特与壮观。"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通过对山石、松竹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

“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了大自然与佛法的融合,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尘襟与羁帻,中坐恍已失。"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诗人仿佛已经超脱尘世,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这里的清风象征着佛法的普及与清净之气,对诗人的心灵是一种洗涤。"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通过对仙境奇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定修行、追求永恒真理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人的佛法活动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的主题。

收录诗词(23)

吕希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定川门

江如丁字凑城隈,长畏蛟龙鼓浪来。

门表奠川聊致祷,职当求瘼愧非才。

两滩涨定沙痕白,七里山晴雾雨开。

放出庾家楼上月,却留宾从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诗一首

梦寐西山结草庐,逝将临水咏游鱼。

何人见卵求时夜,更著閒言问紫姑。

形式: 七言绝句

高峰庵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续,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形式: 古风

寄兄

江南江北来,昨夜同枝宿。

平明一声起,回顾已极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