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碛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形式: 古风

翻译

广袤的沙漠多么空旷,隐约可见古老的石堆。
它们横七竖八布满江面,每年沙子和水侵蚀不断。
诸葛亮已经去世很久,谁能分辨他的兵法阵列。
神奇的兵法并非轻易可学,自古以来秘而不传。
得道的高人内心已领悟,后世之人只能胡乱猜测。
自从汉朝衰落,奸雄纷纷崛起。
英雄间互不相让,灾祸相连不断。
驱使百姓劳作,市井无烟火,战场鲜血流淌。
万人命运悬于一线,杀戮如同雪地消融。
不考虑长远,行事草率,无法可依。
诸葛亮晚年崛起,意图荡平邪恶势力。
他行事谨慎,隐忍许久未决断。
志向虽大却导致行动迂回,时光匆匆流逝。
军队混乱未整,英雄的豪情突然受挫。
只留下八阵图,千百年来壮丽夔峡铭记着他的功绩。

注释

平沙:广阔的沙漠。
石蕝:古代的遗迹或石堆。
岁岁:每年。
孔明:诸葛亮。
行列:兵法阵列。
至人:得道的高人。
汉道:汉朝的道统。
蜂起:纷纷崛起。
群孽:众多的邪恶势力。
崎岖:艰难曲折。
瞥:短暂的一眼,形容时间飞逝。
六师:指军队。
八阵图:诸葛亮著名的军事阵法。
夔峡:长江上的著名峡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八阵碛》。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和战争的深刻感悟。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开篇即以浩瀚的沙场比喻历史的广阔与复杂,石蕝则象征着古人遗迹,预示了诗歌将要追述往昔。

接下来的“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则描绘了一种战争频仍、时光流逝的景象。这里的“沙”可能指的是兵法中的阵图,而“水”的流动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诗人提到“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孔明即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以智谋著称。他的去世意味着智慧与策略的失落,而后人的争论则显得渺小。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此句强调了真正的军事才能和战术不是可以学习到的,它们往往是无迹可寻的。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才智的崇敬之情。

至于“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则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超越时代、洞察事理的人物的赞赏,同时也批评了后来者们的空谈无益。

以下几句:“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则是对历史上的动荡局势和英雄人物的描述,其中“汉道”指的是汉朝的治理方式,“蜂起”则形容了战乱频发,而“英雄不相下”则表明在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各怀绝技。

紧接着,“祸难久连结”一句,则描绘了一种长期的战乱与困顿。这些句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英雄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这两句极为悲壮,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死亡。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更让江河变成了滔滔血流。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这两句则透露出战争中的残酷无情和生命的轻贱。在这里,“万人”与“一掷”的对比强调了战争中个体生命的渺小,而“杀尽如沃雪”则形容了一种冷酷而彻底的毁灭。

接下来的“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教训和未来规划的思考。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历史的反思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有深远的考虑与筹划。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此句中的“孔明”再次出现在诗中,体现了诸葛亮那种想要清除历史遗毒、实现长治久安的伟大志向。

紧接着,“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则描绘了一种在复杂困难局势中谨慎行事的情形。这两句通过对诸葛亮智谋与克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家的向往。

最后,“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则是对诸葛亮宏伟抱负和其未竟事业的一种感慨。这里“志大”指的是诸葛亮的远大抱负,而“遂成迂”则表达了这些抱负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的遗憾。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情景。这里的“六师”可能指的是诸葛亮在世时所统领的大军,而“一旦英气折”则形容了英雄生命力的陡然断绝。

结尾部分,“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则是对诸葛亮智谋的一种颂扬。这里的“八阵图”指的是诸葛亮所创的兵法阵图,而“千古壮夔峡”则形容了一种历久弥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历史人物不朽功业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及其时代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悟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家、英雄人物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诸葛盐井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白帝庙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旂。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当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馀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形式: 排律

入峡

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

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

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馀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

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绝涧知深浅,樵童忽两三。

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

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篸。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

气候冬犹煖,星河夜半涵。

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板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

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

叹息生何陋,劬劳不自惭。

叶舟轻远溯,大浪固尝谙。

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蛮荒安可住,幽邃信难媅。

独爱孤栖鹘,高超百尺岚。

横飞应自得,远飏似无贪。

振翮游霄汉,无心顾雀䳺。

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

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

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巫山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

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

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

坱轧势方深,结搆意未遂。

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

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

仰观八九顶,俊爽淩颢气。

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水沸。

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

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

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

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

野老笑我旁,少年尝屡至。

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

石笋倚孤峰,突兀殊不类。

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云此今尚尔。

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

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

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

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

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

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

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

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

溟濛草树密,葱茜云霞腻。

石窦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终朝自盥漱,冷冽清心胃。

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

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不到今卅年,衰老筋力惫。

当时伐残木,牙檗已如臂。

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

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

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