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为悼念友人安次山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首联“晓殿传催玉笋班,东风小立照衰颜”,描绘了清晨宫殿内催促群臣上朝的场景,诗人独自站立在春风之中,映照着自己的衰老面容,既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庄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颔联“临分愧我江湖上,伏节悲君矢石间”,表达了诗人与逝者分别时的愧疚与悲伤。诗人自谦于江湖漂泊,未能给予逝者足够的陪伴与照顾;同时,对逝者在战场上的英勇牺牲深感悲痛,体现了对逝者忠诚与勇敢精神的敬仰。
颈联“往事凄凉千古恨,旧交零落几人还”,将情感推向更深沉的层面。诗人回忆起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感叹这些记忆如今已成凄凉的过往,千古之恨难以释怀;同时,对昔日好友如今零落四方,仅剩几人能回到故地,表达了对友情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尾联“殊方更致生刍奠,目断高丘涕泪潸”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哀思。诗人虽身在他乡,却仍不忘为逝者献上祭品,寄托哀思;最后,诗人遥望逝者的高丘,泪水不禁滑落,形象地描绘出哀悼之情的深切与真挚。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友情、忠诚与勇敢的颂扬,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