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
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
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
元戎啸中军,猛士赴敌营。
但闻人马行,弗省金铁鸣。
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
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银河下军营景象的图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感和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两句,设定了夜晚星空下的军营场景。银河(即我们熟知的银河系)如同高耸的树木,而明亮的月光洒在中庭,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既神秘又庄重。
“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表达了秋风带来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充满且强烈。这里的“厥”字用法古奥,是对声音来源的指示,而“浩以盈”的“浩”形容声音宏大,“盈”则意味着充满或极度。
接下来的“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声响,通过对比手法,将风声比作细雨(泠泠)和雷鸣(殷殷),增强了听觉上的冲击力。
“元戎啸中军,猛士赴敌营”则切入战争主题。这里的“元戎”指的是主力部队,而“啸”字形容战马的嘶鸣声,表达了战前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即将爆发的战斗气氛。
“但闻人马行,弗省金铁鸣”则描写了战场上的忙碌景象,只听得见士兵和战马匆忙移动的声音,而不再关注那些金属碰撞产生的响声,这里体现出战争中的人心惶惶。
最后,“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表达了秋天初期那种庄严而又清净的气息。这里“始气”指的是季节交替时的第一口气,而“肃”字则形容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这句话,则是诗人对自然万物感知秋天声音变化的一种反问,强调了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即便是最微小的草木也不例外,这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深切感受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银河下战场氛围和秋声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战争与自然交织出的深刻感悟。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北风声熄南山微,谁息风雅呼于时。
歌黄三章未纯古,叙白一段空爱奇。
台高皆羡雨花落,檐短独愁冰柱垂。
墨客如林笔如冢,莫于诗上更题诗。
春日成都寺,桐华一院芳。
窗疏红卷跋,焙煖雪吹香。
论事惟三代,评诗宗晚唐。
开编疑未莹,今欲扣山房。
觱篥声中气序过,溪头燕子又归窠。
清涵夜色花无睡,翠洗晨妆脸半酡。
红萼尚怀乡国旧,锦心空抱客愁多。
饮酣乐极翻成感,泪湿胭脂雪满坡。
猎猎西风九月寒,元戎缓带抚斋坛。
士腰弓箭翻云去,人拥旌旄夹道看。
振旅阵酣金柝静,从军诗落玉蜍乾。
南山不谓无嘉节,深惜诸贤玩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