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阆仙去补荔支谱,梅谷归呈飞鹜秋。
惟有瓜坡共君在,马蹄何苦又昭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作品,展现了诗人送别朋友前往昭州游历时的情感和景象。从鉴赏角度看,我们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首句“阆仙去补荔支谱”中,“阆仙”指的是阆中(今四川南部地区),诗人通过“去补”一词,传达了一种修学或探索的行为,而“荔支”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植物或者书籍,表明朋友此行有着学习和记录的目的。其意境给人以深远而不失雅致之感。
2. 情感:接着,“梅谷归呈飞鹜秋”中,“梅谷”或许是诗人的隐居所在,通过“归呈”表达了对朋友归来的期待和欢迎,而“飞鹜秋”则描绘了一幅秋日鸟飞的画面,这里既有对朋友归来后的美好预期,也映射出诗人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3. 友谊:第三句“惟有瓜坡共君在”中,“瓜坡”可能是某地名,通过“共君在”表达了与朋友共同相处的愉悦时光,以及不愿分离的情怀。这句话传递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
4. 哲理:最后一句“马蹄何苦又昭州”则通过“马蝅”(即马脚)来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不舍和担忧,似乎在问,为何还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这里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快把诗书洗瘴茅,雕题墨齿尽同胞。
天涯那得随衿佩,试借升堂讲义钞。
古来节妇比忠臣,怊怅明珠一窖尘。
千古纲常君记取,题诗烦问坠楼人。
蜾蠃衔虫入破窗,枕书一垛竹方床。
家僮偶见草头字,误认离骚是药方。
尘满湘翁薜荔衣,江湖岁晚鬓成丝。
桂州杨五今何处,雪片梅花枉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