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苏穫庵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之情。首句“欲归未归复何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回到苏穫庵身边,却又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接着,“响应同声几郡除”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彼此的共鸣比作同一声音传遍数个郡县,形象地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斗米不移陶令操,薰膏空校太玄书”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陶渊明和《太玄》(古代哲学著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即使生活困顿,也不改其志。同时,也暗示了苏穫庵在精神上的影响与支持。
“青云有分三冬足,白发无私两鬓馀”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相信两人虽年岁渐长,但仍有足够的时光共度,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谁念千年吾道计,振衣高趁旧山居”表达了诗人对苏穫庵的深深信任与依赖,认为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对方都能理解并支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愿意携手回归宁静的山居生活,继续追求心中的理想与道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