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斗南诗卷

君家两诗人,诗名满天地。

大者扶宿酲,入论金銮事。

小者乘天风,去草玉楼记。

却后五百年,之子岂苗裔。

奈何不神仙,亦复未富贵。

抱瑟诸公门,索米长安市。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们家出了两位诗人,诗名传遍了天地。
大的那位诗人能提神醒酒,参与朝廷的重要事务讨论。
小的那位乘着天风,写下关于玉楼的诗篇。
再过五百年,他们的子孙还能否有这般才情呢?
为何他们没有成仙,也没有达到富贵的地位。
他们在公卿门下抱着古瑟,却在长安市中寻求米粮度日。

注释

君家:你们家。
诗人:诗人。
诗名:诗名。
满天地:传遍了天地。
大者:大的那位。
扶宿酲:提神醒酒。
入论:参与讨论。
金銮事:朝廷重要事务。
小者:小的那位。
乘天风:乘着天风。
去草:写下。
玉楼记:关于玉楼的诗篇。
却后:再过。
五百年:五百年。
之子:他们的子孙。
岂:能否。
苗裔:后代。
奈何:为何。
不:没有。
神仙:成仙。
富贵:富贵。
抱瑟:抱着古瑟。
诸公门:公卿门下。
索米:寻求米粮。
长安市:长安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题目为《题李斗南诗卷》。诗中描述了两位诗人的才华横溢,以及他们未能得到相应的神仙地位或富贵生活的情况。

"君家两诗人,诗名满天地。" 这两句赞美李家的两个成员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诗名远播,声誉遍及天下。

"大者扶宿酲,入论金銮事。小者乘天风,去草玉楼记。" 这四句具体描绘两位诗人的才华和情境,其中“大者”指年长或地位较高的诗人,他能够在宴席上以诗助兴,甚至参与到朝廷的重要议事之中;而“小者”则如同乘风飞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创作着关于玉楼的记忆。

"却后五百年,之子岂苗裔。奈何不神仙,亦复未富贵。"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才华出众但终究未能成为神仙或享有高贵生活境遇的先贤感到困惑和惋惜。

最后两句 "抱瑟诸公门,索米长安市。" 则是现实中的反差,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抱着瑟琴到处寻求帮助,或是在繁华的都市长安市上讨要食物,体现了才子贫困的凄凉境遇。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理想与现实中的窘迫,抒发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无奈感和深刻的社会思考。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题近稿

箪瓢久已甘颜巷,笔橐先曾侍汉廷。

杜视王侯等蝼蚁,坡轻名利比蜗蝇。

更无荐鲔仪登俎,时有求羊炬入陵。

老矣终身作伧父,诸公努力佐中兴。

形式: 七言律诗

题胡仲威文藁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

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

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

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

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

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

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

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

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

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题海陵徐神翁墓

忽被黄符迫下山,许携苕帚面天颜。

早知锦缆盛宫女,因舍红巾问阿环。

空有蚋蝇侵玉骨,断无龙虎守金丹。

秋坟翁仲相酬答,日落僧归家闭关。

形式: 七言律诗

题读碑图

二人共读道旁碑,一敏一钝天赋之。

敏者过目跃骑去,钝者停鞭方凝思。

哀哉德祖丹颈祸,伏于伯喈黄绢辞。

古人服善有公是,回也知十赐知二。

圣师笑曰女弗如,未闻端木惎颜氏。

呜呼向使颜氏逢若人,未知何地堪容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