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注释

仙洲:海上的仙境。
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
一桁:一座,一排。
桁:梁上的横木。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遣:排遣。

鉴赏

这首《浪淘沙·写梦》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以梦境为载体,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开篇“好梦最难留”,点明梦境的美好与短暂,引人入胜。接着“吹过仙洲”一句,仿佛梦境中的仙境飘然而至,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寻思依样到心头”则将梦境与内心深处的思绪相连,暗示梦境与现实的微妙关系。

“去也无踪寻也惯”描绘了梦境的虚幻与不可捉摸,即便是追寻也难以触及其本质。“一桁红楼”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红楼中的话语“绸缪”,似乎在诉说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灯火帘钩”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梦境的温馨与朦胧,灯火与帘钩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画面。接下来,“是仙是幻是温柔”一句,将梦境的性质推向了哲学层面的探讨,引发读者对梦境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思考。

最后,“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表达了诗人面对梦境消逝后的孤独与哀愁,但同时也展现了他通过自我调适来化解情感的能力。整首词在描绘梦境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存在意义的思考。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龚自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籍贯:27岁中举
  • 生卒年: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本是花宫么凤。降作人间情种。

不愿住人间,分付药炉烟送。谁共。谁共。

三十六天秋梦。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高阳台

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华年心绪愔愔。

十二重帘,重重阁住春阴。

花魂蝶梦飞难度,倩何人、料理幽襟。

问春人,知否园亭,啼遍流莺。

生愁一点朝云散,把青梅细数,红豆闲吟。

尚怯馀寒,争教负了香衾。

痴鬟不放熏篝稳,坠猩红、半幅吴绫。

启湘屏,多病心情,忘系花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喝火令

欲赋仙模样,空愁彩笔雕。藕丝衫子郁金翘。

立到水芝花上,罗袜未香消。

端正当窗户,停匀亸步摇。断无幽意上眉梢。

只恐凝妆,只恐背人娇。

只恐梦回香泪,揩上枕头绡。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木兰花慢

问人天何事,最飘渺,最销沈。

算第一难言,断无人觉,且自幽寻。

香兰一枝凭瘦,问香兰、何苦伴清吟。

消受工愁滋味,天长地久愔愔。兰襟。

一丸凉月,堕似他心。

有梦诉依依,香传袅袅,眉锁深深。

故人碧空有约,待归来、天上理天琴。

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