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张思宪的《蟋蟀鸣》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心境。首句“蟋蟀晚秋鸣”以自然景象起笔,通过蟋蟀的叫声,传达出深秋的来临和时光的流转。接着,“风声搅雨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风声与雨声交织,显得环境颇为萧瑟。
“蕉窗镫一点”转而写室内情景,诗人独坐窗边,昏黄的灯光透过芭蕉叶,显得孤独而微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时间推移至“莲漏夜三更”,莲花形状的漏壶滴水声,标志着深夜的寂静,也加重了诗人的失眠之苦。
“远道思何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绪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强烈,无法入睡。“惊人梦不成”则揭示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连梦境都被惊扰的无奈。
最后两句“苦吟空四壁,赖尔助凄清”直接抒发了诗人苦于创作无绪,只有蟋蟀声陪伴的凄凉心境。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秋夜的细节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