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禅。
高月穿松径,残阳过水田。
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
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禅意境界。开篇“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禅”两句,表达了对深山密林中那种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留,都能达到一种心灵上的禅定状态。
接下来的“高月穿松径,残阳过水田”描绘了一幅秋夜月明中的景象。高悬的明月透过松林的缝隙照亮了小路,而晚霞还余留在田野之上。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来源于宿世的领悟,而所修持的佛法则是由自己的师父传授。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自信,也反映出他对佛学的深厚造诣。
最后,“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和佛法修为,使得南方的人们都能够产生敬意,并且能够维系这种精神追求与物质供养之间的联系。这里的“香火缘”指的是佛教中的供奉香火,象征着信徒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寺院的支持。
整首诗通过山水、月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禅定与佛法修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种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不详
生卒年俱不可考。授秘书正字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
隳官就宾荐,时辈讵争先。
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
迎秋见衰叶,馀照逐鸣蝉。
旧里三峰下,开门古县前。
艰难只用武,归向浙河东。
松雪千山暮,林泉一水通。
乡心缘绿草,野思看青枫。
春日偏相忆,裁书寄剡中。
高第由佳句,诸生似者稀。
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
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
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