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过仙霞岭》,是清代诗人王道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攀登仙霞岭的壮丽景象和复杂心情。
首句“昔闻仙霞名,今上仙霞岭”,诗人回忆起对仙霞岭的传说与向往,如今终于亲临其境。接着,“攀陟人力穷,贲育敢言猛”两句,表达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与勇猛,暗示了仙霞岭的险峻。
“危峰插高空,奇壑俯深井”描绘了山峰直插云霄,山谷深不可测的壮观景色。“险绝猿鸟踪,阴障羲娥影”则通过猿鸟难以通行和日月被遮蔽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山岭的险峻与神秘。
“历尽廿八盘,始蹑最高顶”写出了诗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山顶的过程。“史浩昔开凿,闽越通两境”提到古代先人开山凿路,使得福建与越地相连,体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的交融。
“而胡跋扈藩,恃险抗朝请”揭示了历史上某些势力利用险峻地形对抗中央的情况。“妖氛应远寇,中原颇传警”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边疆安全的担忧。
“妄意蟠蛟龙,终类跳蛙黾”运用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妄图借助险境谋取私利者的讽刺。“天兵一以加,鈇钺膏首领”预示着正义力量终将到来,惩罚那些作乱者。
“岩疆讵可恃,天道宜深省”提醒人们不应依赖险要的地势,而应深刻反思天道与正义。“承平今百年,岭畔烽烟静”描述了和平年代的景象,山岭下烽火不再,一片宁静。
“商旅日登陟,往来道无梗”展现了和平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道路畅通无阻。“盛德渐要荒,谁敢作不靖”表达了对盛世逐渐衰落的忧虑,以及对动荡不安的警惕。
最后,“为语守土臣,设险谨藩屏”是对守土官员的告诫,强调在维护边疆安全的同时,也要谨慎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描绘仙霞岭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国家安危的深刻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