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刘本玉先生惠簟

南朝笛竹蕲为良,织成文簟琉璃黄。

旧物正尔冷如铁,此君无奈寒如霜。

山斋溽暑正六月,野人清梦迷三湘。

卷舒随分且藏节,作诗为报刘中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南朝时期,笛子和竹席以蕲州的最为优质,编织出花纹如同琉璃般黄色的凉席。
这些古老的物品如今冷得像铁一样,而竹席的清凉却无法抵挡寒冷,如同霜冻一般。
在山中的书房里,六月的湿热正盛,我这个乡野之人沉醉于清梦中,思绪飘向遥远的三湘之地。
竹席的卷起与展开随性而为,暂且收藏起我的节操,以此诗告知友人刘中央。

注释

南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约公元420-589年,以南方政权为主。
蕲:古地名,今湖北蕲春一带,以产竹著名。
文簟:有图案的竹席,用于夏季纳凉。
琉璃黄:形容竹席颜色鲜艳,如琉璃般晶莹剔透。
山斋:山中书房或静室。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古代湖南境内的湘江及其支流有三条,故称三湘。
卷舒:卷起和展开,形容竹席的使用方式。
刘中央:可能是诗人的朋友,名字中的'中央'可能寓意着地位或影响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学的作品,名为《谢刘本玉先生惠簟》。诗中通过对南朝笛竹织成的琉璃黄色文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旧物的珍视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孤独与寒冷的心境。

"南朝笛竹蕲为良,织成文簟琉璃黄。" 这两句通过对南朝美好笛声和竹材的描绘,以及将这些材料织成珍贵的琉璃黄色文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旧物正尔冷如铁,此君无奈寒如霜。" 这两句则透露了诗人的孤独与心中的寒意。旧物虽珍贵,但已失去往日的温暖,如同冰冷的铁一般;而诗人自己,也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寒冷,宛若初冬的霜冻。

"山斋溽暑正六月,野人清梦迷三湘。" 这两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以及诗人隐居于山中书房的情形。六月时节,山中的书房内外热气蒸腾,但诗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梦想,而外界的人们则迷失在三湘(湖南一带)的宁静之中。

"卷舒随分且藏节,作诗为报刘中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意。他希望能够根据时机和情境去展现或收藏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写诗来回馈刘本玉先生的恩惠,这份恩惠可能是指刘先生赠送的这件文簟。

整首诗通过对旧物的怀念、个人孤独与寒冷的情绪,以及夏日山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1)

王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送汪水云之湘

记当年、舞衫零乱,霖铃忍按新阕。

杜鹃枝上东风晚,点点泪痕凝血。芳信歇。

念初试琵琶,曾识关山月。悲弦易绝。

奈笑罢颦生,曲终愁在,谁解寸肠结。

浮云事,又作南柯梦彻。一簪聊寄华发。

乾坤桑海无穷事,才历昆明初劫。谁共说。

都付与焦桐,写入梅花叠。黄花送客。

休更问湘魂,独醒何在,沈醉浩歌发。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石梁和韵

天巧何年路,千峰乱入云。

瀑飞双涧合,崖断一桥分。

树色春犹冻,猿声夜或闻。

灵踪如可见,煮茗共炉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洞霄宫(其一)

天柱峰高万壑分,故留九锁限尘棼。

泉飞窗牖长为雨,日上冈峦半是云。

洞擘阴崖通远岫,石生暗晕作奇纹。

圣朝每为民祈福,绝笈求仙汉代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洞霄宫(其二)

历遍江湖几万重,岂期方到洞霄中。

山翻九锁天分出,洞彻三茅地透东。

夭矫龙蛇幢节影,晶荧日月御香风。

茫茫世上寻云汉,何必仙宫胜此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