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来稚子出应门,洁洒虚庭屡汲深。
西泽千塍连别岸,南山一带是家林。
泉清野果浮苍玉,灯散灵峰见紫金。
晚日已收凉气动,客归相送步松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客来稚子出应门”,诗人用"稚子"形象化地表达了纯真无邪的接待方式,这里的"应门"可能指的是隐士居所的门,表现了一种随意自然的迎接方式。"洁洒虚庭屡汲深"则描绘出隐士清洁庭院、不断汲水以保持其清澈的景象,这里的"屡"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重复性,强调了生活的规律与纯净。
接下来的“西泽千塍连别岸,南山一带是家林”展现了隐士居住环境的广阔与壮丽。"西泽"可能指的是水源,"千塍"则形容其数量之多;"南山一带"则勾勒出隐士的生活范围,即以南山为界的一片林地。
“泉清野果浮苍玉,灯散灵峰见紫金”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泉清"表明水质之清澈,"野果"可能指的是山中自生自长的果实,以"浮苍玉"形容其纯净而美丽;"灯散灵峰见紫金"则是夜景的写照,"灯散"或许是指星光在山间的闪烁,而"紫金"可能象征着高贵和神秘。
最后,“晚日已收凉气动,客归相送步松阴”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情景。"晚日已收"意味着白天即将结束,"凉气动"则是对温度变化的感受;"客归相送步松阴"描绘出诗人与客人在树荫下共同散步,进行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足。
不详
江曲花开恼醉翁,经旬出饮独床空。
芳羹间箸溪毛碧,异果堆盘海药红。
尽晚莫辞千日酒,馀春已怨几番风。
主人清韵家声在,伯始源流到眼中。
远山分脉发岩陬,六月虚堂客意秋。
无限寒云喷不去,有多鸣玉碎无休。
清涵锦石斑斑丽,秀吐金莲熠熠幽。
美润散分周下泽,馀波还入楚江流。
泉出虾蟆碚,名高陆羽经。
细分寒乳白,散落晓岩青。
归客停松楫,临江贮藓瓶。
神仙云母液,烹饮养颓龄。
秋风萧索塞云黄,白发青衫应辟章。
曾说穰侯常畏客,今观毛遂欲投囊。
雁门旧障云松尽,离石新城垄谷荒。
想有高谈开玉帐,尊前妍论洒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