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过华阴

三峰奇绝,尽披露、一掬天悭风物。

闻说翰林曾过此,长啸苍松翠壁。

八表游神,三杯通道,驴背须如雪。

尘埃俗眼,岂知天上人杰。

犹想居士胸中,倚天千丈气,星虹闲发。

缥缈仙踪何处问,箭筈天光明灭。

安得联翩,云裾霞佩,共散麒麟发。

花间玉井,一樽轰醉秋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三座山峰奇特无比,全都展现无遗,仿佛捧在手中的天地风光。
听说翰林也曾造访过这里,对着苍松翠壁发出长长的啸声。
神游八荒,借酒通达大道,在驴背上白发如雪。
凡夫俗子的眼睛,怎会理解这世间的杰出人物。
仍然想象那居士胸中,有倚天的豪情,星辰般的才华随意挥洒。
仙人的踪迹何处寻问,箭筈般的天空忽明忽暗。
如何能与他们一同,身披云霞,共享麒麟般的风采。
在花丛中的玉井旁,举杯对月,畅饮至醉。

注释

奇绝:奇特无比。
披露:展现。
天悭:天地吝啬,形容美景难得。
翰林:古代官职,此处指文人。
长啸:大声呼叫。
驴背:代指旅途或诗人自身。
尘埃俗眼:比喻凡夫俗子的目光。
麒麟发:比喻杰出人物的风采。
玉井:美称酒杯,如玉般精致。
轰醉:痛饮,畅饮。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齐贤的《大江东去·过华阴》描绘了华阴三峰的奇特景色,以及对翰林名士的追思。开篇以“三峰奇绝”起笔,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和自然风光的瑰丽。提及翰林曾游此处,增添了历史人文的气息,而“长啸苍松翠壁”则烘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诗人赞美了游历者的豪情与智慧,他们能够畅游八荒,通达大道,即使骑驴而行,也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尘埃俗眼”一句,批评了世俗之人难以理解这些非凡人物的卓越才华。然后,诗中提到居士胸中的壮志豪情,如同倚天剑气,星光虹霓般散发出来。

进入下片,诗人询问仙踪何处,感叹天道无常,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他渴望能与这些高尚之人一同飘逸,共享仙界之乐。“云裾霞佩”象征着仙人的服饰,而“共散麒麟发”则寓意着共同挥洒才情。最后,诗人想象在花间玉井旁,举杯对月,尽情畅饮,表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烈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之美、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仰慕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8)

李齐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暮行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火小于萤。

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

又何处、长亭短亭。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木兰花慢.书李将军家壁

将军真好士,识半面、足吾生。

况西自岷峨,北来燕赵,并辔论情。

相牵挽,归故里,有门前稚子候渊明。

对酒欢酣四坐,挑灯话到三更。高歌伐木鸟嘤嘤。

怀抱向君倾。任客路光阴,欲停归骑,更尽飞觥。

人间世逢与别,似浮云聚散月亏盈。

但使金躯健在,白头会得寻盟。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长安怀古

骚人多感慨,况故国、遇秋风。

望千里金城,一区天府,气势清雄。

繁华事,无处问,但山川景物古今同。

鹤去苍云太白,雁嘶红树新丰。夕阳西下水流东。

兴废梦魂中。笑弱吐强吞,纵成横破,鸟没长空。

争如似犀首饮,向蜗牛角上任穷通。

看取麟台图画,□余马鬣蒿蓬。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调歌头.过大散关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

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

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

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

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