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光禅人求赞

有德必有光,其光无间隔。

名实要相称,非青黄赤白。

参彻佛祖顶?禅,不是等闲相诳嚇。

我所参得底只要涅槃堂里用,且不听杜撰禅师三千八百画。

吾为作證明,他年将作轨格。

形式: 押[陌]韵

翻译

有德之人必定光芒四射,这种光芒没有界限。
名声与实际应相符,不能仅凭表面颜色来衡量。
深入理解佛理至高境界,这不是轻易能欺骗人的。
我所领悟的真理只在涅槃之境中应用,不会听信杜撰的禅师所说繁琐教义。
我以此作为证明,将来会成为规范的标准。

注释

有德:具有美德的人。
必:必然。
光:光芒。
间隔:隔阂。
名实:名声和实际。
相称:相符。
青黄赤白:比喻表面的、肤浅的。
参彻:深入理解。
佛祖顶:佛理的最高境界。
等闲:轻易。
涅槃堂:佛教中的解脱境界。
杜撰:虚构。
禅师:佛教禅宗导师。
三千八百画:形容繁琐的教义。
轨格:规范或标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德光禅人求赞》,主要探讨了道德修养与智慧觉悟的关系。首句“有德必有光”强调品德高尚的人必然散发出光辉,这种光芒不受任何限制,意味着真正的美德能够普照世间。接着,“名实要相称”表达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品德与实际行为应相符,而非仅停留在表面的标签或象征。

诗人进一步指出,真正的佛法修行并非追求表面的禅定或形式化的教条,如“不是等闲相诳吓”,意指不能轻易被肤浅的欺骗性禅法迷惑。他强调自己的修行目标是内在的涅槃解脱,而非外在的繁琐仪式。“且不听杜撰禅师三千八百画”暗示了对那些过于复杂或虚构的修行方法的质疑。

最后两句,“吾为作证明,他年将作轨格”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自己的实践作为榜样,为后人提供真实的修行指南。整首诗寓含了对道德实践和内心修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伪善和形式主义的批判。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慧日雅和尚赞

嵌嵌枯枯,磊磊落落。喑呜叱咤,万人气索。

宴坐胡床,倾湫倒岳。秉杀活剑,解生死缚。

不堕尘缘,宁居寂寞。豁开济北,三要三玄。

提持关西,末后一著。

慧日之影沈姑溪,泥牛触折祥麟角。

形式:

蕴闻禅人求赞

蕴闻闻自性,自性离闻蕴。

吾真亦复然,迥超千圣顶。

形式:

遵璞禅人求赞

临济烧黄檗禅版,香严哭沩山拄杖。

云门村叟效颦,颦也作这般伎俩。咄。

传来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

祖翁活计那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

形式:

圜悟和尚赞三首(其三)

这老汉无置锥之地而不贫,有无价之宝而不富。

睹众善而不欣,遇诸恶而不怖。

一著当阳全提,要且秋毫不露。

有时石火里藏身,却向电影中回互。

塞却临济三玄门,截断岩头末后句。

形式: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