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

蔀屋炊烟少,伤心客里过。

河鱼方大上,猛虎不堪苛。

天地诚刍狗,民生足蟹螺。

道旁柳且尽,欲折意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谈迁在青县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蔀屋炊烟少,伤心客里过”,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荒凉的画面:低矮破旧的房屋中炊烟稀少,诗人独自漂泊异乡,心中满是忧伤。这里通过“蔀屋”与“炊烟少”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颔联“河鱼方大上,猛虎不堪苛”,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残酷。河鱼“大上”象征着资源的匮乏,而“猛虎不堪苛”则暗喻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与剥削,使得民众生活困苦不堪。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批判。

颈联“天地诚刍狗,民生足蟹螺”,将天地比作被随意抛弃的刍狗,暗示了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低下;而“民生足蟹螺”则比喻人民生活如蟹螺般微不足道,生动地描绘了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卑微与艰难。这两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对普通民众的忽视。

尾联“道旁柳且尽,欲折意如何”,以道旁即将枯竭的柳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如此悲惨的社会现状,他既想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却又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是好。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苦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和对底层民众深切的同情。

收录诗词(8)

谈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 字:仲木
  • 号:射父
  • 籍贯: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
  • 生卒年:1594~1657

相关古诗词

汨流河驿

叶减秋无几,流深月不难。

沙星疏欲活,霜火湿争残。

天水群情定,禽鱼积气安。

病身多闭户,惭负此光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舟过兴济县暂往段长老藏经阁避暑

言寻避暑地,随意入僧房。

树以法云秀,莲从解脱香。

翻经知古乘,借相到羲皇。

火宅终难久,安心是上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兴济八月望

清汉伤心碧,寒光泼眼明。

海应添万里,天亦爱中秋。

瓜饼皆知俗,关山自有愁。

安能还客夜,尽挂各家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渔家傲.兴济道中

袅袅秋风凄卫水,归舟一叶秋风里。

短发未梳眠乍起,三十里,快帆亦会归人意。

漫说东方饥欲死,白粮连舫趋燕市。

三老相逢作吴语,空索米,长安半是侏儒耳。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