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二)

炎运昔中否,仙吏乃遁逃。

朝命三山侣,夕谢九州豪。

碧堰俨遗躅,杉桂若旌旄。

登览值春晏,微雨洒兰皋。

俯窥石壁峭,仰羡天路高。

愧无谢客才,翰墨聊复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峰之烟云台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和对仙道的向往。首句“炎运昔中否,仙吏乃遁逃”似乎在暗示过去时代的变迁与仙人的隐退,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朝命三山侣,夕谢九州豪”则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权力的超脱。

“碧堰俨遗躅,杉桂若旌旄”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碧绿的水波比作仙人的足迹,将杉树和桂树比作旗帜,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接下来,“登览值春晏,微雨洒兰皋”则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细雨轻洒在兰花生长的水边,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俯窥石壁峭,仰羡天路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对大自然雄伟景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愧无谢客才,翰墨聊复操”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以及通过写作来表达情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三)

素志抱冲澹,每怀丘中赏。

兹山实灵异,景物多清旷。

蜿虹蒙垂瀑,芙蓉开叠嶂。

丹柰遗嘉植,青猿流哀响。

赤城如可希,阆风遥相望。

聊为采真游,毋烦北山谤。

形式: 古风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四)

结搆陵紫烟,玲珑望青巘。

花开一水明,松暝众壑晚。

惊麇隐还见,长萝披复卷。

既同风中咏,复此林下宴。

流眄属淹延,言归犹缱绻。

谁言薄当世,暂欣尘事远。

形式: 古风

秋林读书图为章光远赋(其一)

疏雨稍侵竹,轻飔已满林。

山窗敞虚寂,席户映深沈。

蟏蛸或陊几,蜗牛时触琴。

酌酒□石上,把卷高梧阴。

披览未终帙,繁思浩盈襟。

羲农倏已远,叔季递荒淫。

怀哉鲁连子,轻世有遐心。

愿保金玉体,遗以瑶华音。

行当拂尘服,就子碧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林读书图为章光远赋(其二)

离思方萧索,况复暮秋馀。

衰兰空委露,残荷已委渠。

独忆西风宴,还伤北涧居。

忧来绕庭树,閒拈坠叶书。

霜露日凄凄,园林烟景变。

落日薄寒塘,斜日明秋甸。

陶尊湛清醑,瑶枕含幽怨。

寂寞西窗下,时闻山鸟啭。

形式: 古风